近日,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生物3D打印機創建管狀導管,可以促進受損的神經細胞再生。據悉,該研究小組使用的來自CyfuseBiomedical的Regenova3D生物打印機。 來自CyfuseBiomedical的Regenova3D生物打印機對普通研究實驗室來說可能太貴了,但似乎任何給予機會使用生物3D打印機的人最終都將利用該技術進行一些重要的科學發現。使用Cyfuse生物醫學設備的最新研究項目涉及創建一個“使用人類纖維細胞開發無支架的生物3D導管”。這些微小的管狀結構被用于促進老鼠的神經再生,并且最終可以用于人類的類似目的。 2月13日,在PLOSON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顯示,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了他們如何使用CyfuseBiomedicalRegenova生物3D打印機從人真皮層纖維細胞開發出6個無支架的導管。研究者然后在12只有免疫缺陷的成年雄性老鼠身上進行實驗,具體操作就是在大腿中部切除每個老鼠的右......閱讀全文
生物3D打印,就如同切土豆的逆過程,即將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及土豆泥反向組裝成土豆。然而,組裝出的土豆內的細胞雖然有很好的活性,但這樣的土豆種到地里卻很難直接發芽(打印出的器官與體內器官從功能上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正是當下生物3D打印面臨的瓶頸之一。 據了解,要想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志,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新材料種類 一、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并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據Evaluate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0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5945億美元,復合增速約為5.6%。從子行業來看,體外診斷占比仍然最大,其次為心血管、影像設備、骨科。在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消費升級的刺激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那么在2018年,醫
科技部近日印發《"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提出打造10-20個產值過100億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及5-10個產值過100億的生物制造專業園區;生物技術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超4%,使生物技術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