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根據海關數據整理 近日,繼7月中國對美韓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之后,中國多晶硅企業再次對歐盟多晶硅發起了雙反調查申請。 昨日,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錦標告訴記者,“由于歐盟多晶硅存在的傾銷行為,目前,代表國內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國內四大多晶硅企業向商務部遞交了申請書,要求對原產于歐盟進口的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同時對立案后的自美國、韓國進口的多晶硅產品追溯征稅,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進口多晶硅以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措施。” 今年7月20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受理四家中國多晶硅企業的申請,決定對美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同時對韓國出口中國的多晶硅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這四家企業是: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他們占據了國內多晶硅產業80%的份額。 企業認為,美、韓的進口多晶硅產品存在嚴重......閱讀全文
隨著光伏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度業績預告的陸續發布,整個光伏行業的經營困境暴露無遺。東方日升、向日葵虧損超億元,超日太陽業績大變臉,整個光伏產業鏈企業幾乎無一幸免。而其上游多晶硅產業不僅產能嚴重過剩,更面臨著技術、能耗等多重問題,行業并購重組迫在眉睫。
在初裁結果出爐6個月之后,中國商務部對美韓多晶硅雙反終裁終于落定,但與業界期待仍有一定距離。 根據中國商務部1月20日的公告,本次終裁于2014年1月20日起執行,其中反傾銷稅的實施期限自2014年1月20日起5年。 “我們此前已經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將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伴隨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的火熱,以及管理層展現出著手嚴控海外廠商對華傾銷的明確意愿,中國多晶硅正呈現“觸底反彈”的投資機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依據海關數據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2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環比減少18.8%,達7558噸;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4
1月20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對產自美國、韓國的多晶硅實行反傾銷、反補貼終裁,涉及金額近26億美元。至此,歷時近兩年的美韓多晶硅“雙反調查”塵埃落定,國內搖搖欲墜的多晶硅企業暫時松了一口氣。 然而,中國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經濟技術管理部主任魯瑾清醒地認識到,“雙反
光伏企業在2011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經發布年報的光伏企業,拓日新能全年虧損達1.35億元,向日葵、東方日升、橫店東磁、天威保變等光伏企業2011年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都超過了60%。 經過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光伏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環境污染嚴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一句因《雙城記》而流芳至今的名言,用來形容當下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再恰當不過。 從2006年到現在,短短幾年間,多晶硅產業可謂是經歷榮耀、嘗盡炎涼。 近期,隨著“雙反”消息的確認和國家《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實行
商務部昨日發布,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一旦立案,還將針對歐盟采取3個月追溯征收措施。據了解,去年我國自歐盟進口多晶硅產品,數量激增至2008年的3.7倍,價格一路降低,對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產生很大沖擊。今年以來,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停產率超過八成。數據顯
商務部11月1日發布公告稱,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補貼調查、反傾銷調查,并將與此前已發起的對美、韓多晶硅產品的“雙反”調查進行合并調查。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多晶硅累計進口量達到6.45萬噸,以26.5美元/千克的平均價格來算,總價值約人民幣
今日起,我國將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不過,此次反傾銷臨時稅率較低,尤其是傾銷“巨頭”多晶硅生產商韓國OCI征收的反傾銷稅低達2.4%。業界認為,這對國內企業并不會產生較大的利好,多晶硅行業“命懸一線”。 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韓國一同被提起調查的歐盟暫時被排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 目前,歐美削減補貼、雙反調查、高額征稅等
一邊是美國毫無顧忌地對中國光伏實施了“雙反”,另一邊,在我國對美多晶硅實施反傾銷,并出臺“58號文”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審批的前提下,2014年11月份,我國從美國進口多晶硅卻出現了環比上升200%的增長。 日前,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根據海關數據統計編寫的《20
商務部昨日發布公告稱,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這是繼今年7月中國對美韓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后,中國光伏企業對外發起的又一次反擊。 根據公告,本次調查由國內數家多晶硅企業代表全行業于今年9月正式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包括中能硅業、賽維LDK、洛陽中硅和大全新能源
中國商務部11月1日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據申請人估算,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調查期內,歐盟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為11.47%。申請企業希望通過這次“雙反”讓大家都回到公平競爭的狀態。 “希望通過這次‘雙反’讓大家都回到公平競爭的狀態。國外
從年初的230元/公斤,到12月初的110元/公斤,進入2012年來國內多晶硅價格暴跌的噩夢依舊在繼續。而伴隨著成本倒掛的加深,多晶硅行業的停產風暴更愈演愈烈。 “2012年多晶硅產業情況進一步惡化,產量出現負增長,停產企業數量達到近 90%,目前僅有江蘇中能、大全、亞洲硅業和黃河上游
9月17日,工信部網站下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規范條件》)公告,在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等多個方面劃定門檻,以便進一步加強光伏制造行業管理,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快推進光伏產業轉型升級。 行業規范條件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光伏行業正逐漸回歸理性,重塑供需關系、市場格局的平衡。同時,不能因為目前光伏業出現回暖就過于樂觀的估計形勢,仍需對多晶硅產能過剩保持警惕。 2013年對中國光伏行業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受國內外產業環境低迷的影響,再加上歐美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調查,光伏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低
“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光伏十二五規劃”)上周末在工信部網站上正式公告。該規劃指出,2010年,我國光伏電池出口額突破了202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出口國,而國內光伏的制造設備銷售收入也超40億元。 光伏十二五規劃并沒有像以往業內所期待的那樣,公布2015年、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規范和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光伏電池制造產業規模迅
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正醞釀一系列“救市”之舉,力推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推動光伏產業有序發展。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家能源局日前要求各省區市于10月15日前上報“十二五”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實施方案;工信部則將針對光伏全行業逐步設定市場準入門檻。
又一輪光伏熱襲來。2015年光伏累計裝機量約43GW,躍居全球第一,今年新增規模將在20GW到23GW,而A股太陽能發電概念板塊上市公司中七成企業預期凈利潤增長率超50%,最高甚至達到15倍。與此同時,中游企業分化現象明顯,上游企業更是多數仍虧損。 有業內人士呼吁警惕新一輪電站產能過剩,而且,
14日,商務部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鑒于此前對于韓美以及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后,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多晶硅進口出現激增,決定自9月1日起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 新能源行業人士分析稱,此舉將有效堵上相關受貿易制裁對象繼續向我國傾銷的漏洞,更加有利于國內多晶硅產業的發展。 今年
繼7月20日商務部立案對美國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對自韓國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后,上周五,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于近日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目前,商務部已受理該項申訴。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中國多晶硅產
國內光伏產業眼下正在遭受著行業過度擴張所產生的“陣痛”,產能過剩、部分企業創新不足;國際上“虎視眈眈”,雙反調查、高額征稅等嚴苛的限制政策層出不窮。 內憂外患下,部分光伏企業開始尋求活路,轉型升級似乎成了部分企業的“救命稻草”,有專家認為,光伏企業應實現專業化經營,在核心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朱共山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能耗不應該是多晶硅行業的天然標簽。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空間仍然很大,多晶硅的成本可以做到10美元/公斤以下,包括背板、逆變器、支架等光伏輔材和系統集成方面成本也有較大下降空間。
國際權威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最新研報指出,目前中國國內除一線6家廠商還在維持開工外,二三線企業已全面停產或破產。 盡管如此,為迎合國內僅有的市場需求,加之維持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的需要,中國一線多晶硅廠商仍在擴大產能,這將進一步加劇本已嚴重的全球多晶硅產能過剩壓
中新社南京11月7日電 (記者 朱曉穎)針對近日中國反訴歐盟光伏補貼一事,多位業界人士在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此舉或造成歐盟對中國出口多晶硅價格短期上漲,但不會造成中國光伏下游企業破產。 歐盟今年9月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所涉金額逾200億美元。作為回擊,中國商務部
三季度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供需維持平穩狀態。目前國內一些多晶硅龍頭企業已開始逐步復產,持續近一年幾乎全行業陷入停產的窘境有所改觀。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多晶硅行業諸多不利因素尚在發生作用,預計市場年內仍難改“冰封”狀態。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三
圖為江西賽維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 作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近幾年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這個年輕的新興產業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難: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德國、意大利等光伏主要應用國家紛紛大幅削減上網電價補貼,帶來行業需求
2015年4月28日,“通威集團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在“SNEC 第九屆(2015)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 展覽會暨論壇”現場隆重舉行。簽約儀式上,通威集團與協鑫集團、陽光電源、環太集團、振發新能源、隆基股份等行業內頂尖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行業內強強聯合,建立合作共贏的機制與
光伏企業的寒冬尚未過去,在光伏產業鏈中毛利率最高的多晶硅廠商的日子更不好過。在昨日舉辦的第二屆IntersolarChina研討會上,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出現負增長,停產企業數量接近90%。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王勃華昨日向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