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8年新建的青海省河南縣寧木特鄉浪琴村生態移民社區,現有住戶122戶。 申維祖攝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重要補給地,是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有這樣一批人做出了犧牲,他們就是三江源的廣大搬遷牧民。對于他們來說,祖祖輩輩過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態移民”的身份使他們朝夕之間成為非農、非牧也非城鎮居民的特殊社會群體,生活收入低成了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那么,在實施三江源生態補償過程中,如何保證三江源搬遷牧民的基本生活?如何讓牧民脫貧致富?本期刊發相關報道。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分布區之一,也是我國最主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自2005年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以來,三江源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為從根本上遏制三江源地區......閱讀全文
鑲黃旗地處內蒙古中部,渾善達克沙地西南邊緣,總面積5172平方公里,在這塊彈丸之地上,鑲黃旗旗委、政府領導班子以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確立了“工業強旗、生態立旗”的發展思路,在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堅持既要經濟發展更要綠水藍天的原則,在工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堅持“不給
圖為海南省財政廳廳長、黨組書記劉平治 依托得天獨厚的熱帶資源和生態環境,當前海南省正加快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作為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財政部門如何全面深化財稅改革,全面提升財政管理水平,為“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提供堅實穩固的財力支持和物質保障?近
當前,環境問題已然成為最重要、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但同時,環境保護也是系統而長遠的發展問題,涉及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思維觀念的根本轉變,無法一蹴而就。 對經濟欠發達和生態脆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