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松
神華包頭煤制烯烴裝置 前不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榮獲第七屆周光召基金科技獎。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后用甲醇制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技術,英文縮寫為DMTO。 2010年8月,神華集團采用DMTO技術在包頭建設的180萬噸煤基甲醇制取60萬噸烯烴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示范裝置。 如今,DMTO技術工業裝置實施技術許可合同已簽了20套,烯烴總規模1126萬噸/年。 這說明,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并非可望不可即。 然而,DMTO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路程漫長而艱辛。正如劉中民所說:“為實現DMTO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大連化物所的四代人干了30多年。我這個‘60后’屬于第三代,頭發都干白了。” 上世紀70年代,國際上就開始了煤代油的研究,但......閱讀全文
劉中民院士:實現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
12月8日,獲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研究員,因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評為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喜訊。 烯烴,聽起來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說起輪胎,礦泉水瓶,各種塑料制品,薄膜,管材,電線電纜,您還會覺得陌生嗎?是的,烯烴就是這么廣泛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
劉中民院士:煤炭高效利用須產學研結合
劉中民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除了要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外,更需要加強產學研的結合。 眾所周知,煤炭的組成和結構十分復雜,傳統的煤炭利用方式讓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地球已不堪重負。 如何讓煤炭實現清潔利用,打造全新的生態用煤之路,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追求和目標。如今,由大連化物所研發的甲醇制
劉維民:結緣固體潤滑
世界能源的1/3最終消耗在哪里? 答案是,消耗在摩擦上。除此之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機械零件失效由磨損引起;摩擦和磨損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2%左右…… “對抗”摩擦,潤滑是重要一途。而在航天航空領域,固體潤滑技術更是直接關系重大工程的成敗。 目前,在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中國已占據一席之地
劉中民:聚焦“雙碳”目標-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日,剛剛參加完中科院“雙碳”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劉中民近年來持續關注的重點課題。劉中民等5位委員提出的《
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我所劉中民研究員名列其中。名單中共有70名新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有9人當選。 劉中民長期從事煤化工領域應用催化研究與技術開發;針對煤化工平臺產品甲醇的轉化利用,研制了甲醇制烯烴催化劑,開發了密相循環流化床工藝,作
劉中民榮獲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我所劉中民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的產業創新獎。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應用成果。劉中民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完成世界首次萬噸級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工業性試驗和首次工
劉中民院士:盡快推動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落地
劉中民院士 履職第二年,全國政協委員劉中民帶來了兩份提案。一份關于能源體系,一份關于東北振興。看似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都是圍繞創新機制問題。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多年致力于潔凈能源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
山東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劉中民院士為首任院長!
1月9日上午,山東能源研究院成立座談會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舉行,標志著山東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座談會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主持。 山東能源研究院致力于開展潔凈能源科技基礎性、前瞻性和重大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支撐國家能源創新體系建設,服務山東能源高質量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咬定“煤制烯烴”不放松
神華包頭煤制烯烴裝置 前不久,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榮獲第七屆周光召基金科技獎。 他獲獎的理由是: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 甲醇制烯烴又稱煤制烯烴,是以煤代替石油,先用煤制甲醇,然后用甲醇制取基礎化工原料——烯烴。劉中民課題組自主開發的煤制烯烴
劉中民出席第三屆G20潔凈能源技術研討峰會領導人會議
10月8日,第三屆二十國集團潔凈能源技術研討峰會(The 3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 for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RD20))領導人會議(Leaders' Session)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我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受邀代表
劉維民院士獲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劉維民院士獲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在4月20日至23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摩擦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獲得“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劉維民是我國摩擦學領域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201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2015年入選亞太材
陳魯民:學學劉先林的“頂天立地”
學習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劉先林院士的先進事跡后,感慨萬千,仰慕不已,我突然想起一個成語:頂天立地。毫無疑問,劉先林院士就是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是個頂天立地的科學家。?首先,他有著頂天立地的精神。他多次飽含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要為中國爭氣,要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得更好。”因而,在外國人的技術封鎖面前,
幾代科研人員接續攻關,煤制烯烴技術這樣攻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67.shtm 神華包頭180萬噸煤基甲醇制60萬噸烯烴項目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供圖 劉中民(左一)和團隊成員交流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供圖乙烯、丙烯等烯烴是重要的有
新技術實現世界上煤制烯烴工業化“零”的突破!
乙烯、丙烯等烯烴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工業、農業、醫藥、環保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塑料、合成橡膠、纖維、醫藥品原料、農藥、涂料等,大部分品種的重要原料都是烯烴。 在化學工業領域,主流方法一直是通過石油加工生產乙烯、丙烯等烯烴原料。 “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走完全依賴石油制烯
煤炭,是這樣變成烯烴的
烯烴,這個詞對尋常百姓而言可能有些陌生。其實,人們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詳的日用品,如塑料袋、口罩熔噴布、特殊服裝面料等,都是用烯烴合成的。 在化學工業領域,主流方法一直是通過石油加工生產乙烯、丙烯等烯烴原料。這也是我國每年進口大量石油的重要原因之一。 “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不
如何喚醒睡在抽屜里的科研成果-與劉中民聊創新故事
近日,一份名為《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文件的出臺,讓記者再次叩開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中民的房門。 這份有著若干政策“干貨”的文件明確指出,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
記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
【人物檔案】劉中民,1964年9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發中心主任,201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多年來,劉中民先后培養博
給煤炭“變身”后,他又在思索能源的未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38.shtm“談不上‘最美’,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而已,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工作。”提及獲得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擺了擺手說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跟隨
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為何花落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2010年8月神華包頭項目開工現場。前排從左至右劉昱(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俊武(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院士)、劉中民(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袁知中(新興能源科技公司原董事長)。 2015年1月9日。北京。全國科技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2014年度國
中石大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通過鑒定
近日,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催化反應工程科研團隊聯合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卓然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UPC)成套技術”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所開發的專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屬世界首創,技術總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能源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在中國,能源安全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更是日益凸顯。中國富煤、貧油、少氣,想要擺脫受制于人的境地,很多人將希望寄托于煤化工的發展。 11月9日,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該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
中科院大化所DMTO:煤代油制烯烴技術這樣邁向產業化
?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Ⅱ)工業化技術”在北京首簽工業化示范項目許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中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技術許可方),與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許可方)正式簽約。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重任
“甲醇甲苯制對二甲苯聯產烯烴流化床工藝”通過成果鑒定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甲苯制對二甲苯聯產烯烴流化床工藝”科技成果在大連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 鑒定會由石化聯合會科技與裝備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中國科學院李洪鐘院士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與會專家聽取了劉中民院士等科研人員做的技術研究報告,并詳細審查
周儉民研究員、劉棟教授聯手發表Cell子刊文章
病原體效應子觸發的免疫(ETI),是植物抵御侵害的一條重要防線,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研究的熱點。在不存在病原體感染時,植物ETI受體通過與其它宿主蛋白進行分子互作,保持著未激活的狀態。而病原體效應子誘導的改變,會使這些受體激活。 十月八日,中科院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Host & Mi
煤化工“過熱”:煤制烯烴還要不要發展?
劉中民有點不明白了。 這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和他的團隊所研發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技術,剛剛榮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年初他本人還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獎狀,這會兒,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在行業內就因為過熱而要被“規范”了。煤化工行業是個什么發展形勢,他有點摸不著頭腦。 近日,全國科
一場科技與“雙碳”的雙向奔赴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團隊頻繁往返大連與陜西榆林之間,因為在即將到來的9月,由劉中民團隊歷時十年科技攻關的50萬噸/年煤基乙醇工業裝置將正式投料試車。投料試車成功后,這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項目,標志著乙醇生產邁入大規模工業化時代,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11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會上,劉中民作了題為“第三代甲醇制烯烴(DMTO-Ⅲ)技術”的工作報告,介
劉照勝:分子印跡技術在電色譜分離中的應用
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 劉照勝老師 2014年8月29日第三屆環渤海色譜質譜學術報告會在天津市萬源龍順莊園農業博覽館順利召開。大會邀請到多位色譜質譜屆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來自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的劉照勝老師帶來了題為《分子印跡技術在電色譜分離中的應用》的報告。 劉照勝老師介紹到分子印跡是一種在模板
世界首套DMTOⅡ工業裝置在陜西投產成功
圖/新興公司 2月13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制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建設的世界首套180萬噸/年甲醇進料DMTO-II大型化工業裝置,在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蒲城能化)投產成功。 蒲城能化DMTO-Ⅱ裝置MTO反應器于2014年12月21日首次甲醇進料,12月24日產出合格聚合級
李醒民:科學中的精英主義
成就卓著的科學家為數極少,科學大家更是鳳毛麟角,于是,很容易形成對科學的神秘感、對科學家的崇拜感,科學精英主義在這樣的肥沃土壤中油然而生。 考察科學的歷史和現狀,人們不難發現,科學帶有比較明顯的“精英”和“精英主義”色彩。對此,科學社會學家洞若觀火。例如,布羅德等指明:“在某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