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解析了33類腫瘤的7000例臨床病人基因組,將識別的47,000多個突變數據映射至已發現的蛋白結構上,用以尋找各類型腫瘤全新靶標,并找到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全新靶標PDE10A。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AJHG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健(Jian Zhang)教授,以及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趙中明(Zhongming Zhao)教授。張健教授2009年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的研究涉及藥物化學和藥物設計領域,特別是別構藥物設計方法發展、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和作用機制探索等。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張健課題組的沈倩誠博士以及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程飛雄博士,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識別各種腫瘤亞型所特有的全新靶標已經成為靶向藥物開發的重要前提。隨著臨床大量各類腫瘤病人基因組數據的不斷累積,解析腫瘤基因組高內涵數據,識別與各亞型腫瘤有關或者驅動腫瘤發生......閱讀全文
本次我們邀請到了清華大學藥學院胡澤平研究員,為大家帶來代謝組學領域的相關知識。聆聽大咖觀點! 代謝組能讓我們全面理解一個生物系統,它能為研究者提供許多功能性信息。請您介紹一下,目前代謝組學主要研究手段有哪些?該領域目前的研究及臨床應用情況如何? 胡教授:代謝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代謝紊
生物通報道: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解析了33類腫瘤的7000例臨床病人基因組,將識別的47,000多個突變數據映射至已發現的蛋白結構上,用以尋找各類型腫瘤全新靶標,并找到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全新靶標PDE10A。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AJHG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
國際著名學術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AJHG, IF=10.794)2017年第一期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細胞分化與凋亡重點實驗室張健課題組在變構領域的最新成果Proteome-scale investigation of protein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1月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framework of c-Src activation by integrin β3”的文章,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解析致癌基因Src的一種由整合素β3介導的激活新機制,這將有助于科學家們更深入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