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一直都是關注的焦點,近期《科學家》(The Scientist)雜志公布了最新的生命科學行業薪水調查結果,向大家展示了北美、歐洲等多處薪水水平的差異。 總體來說,美國從事生命科學行業的科學家收入最高,據調查結果顯示,在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工作的科學家們的收入每年幾乎可達到 96000 美元的平均報酬總額,其中包括基本工資,獎金和其他收入,高于歐洲的平均水平——66700 美元。加拿大地區的研究人員薪水水平則介于其間,為 78200 美元,而印度的則遠遠低于這一水平,僅為 11200 美元。這些工資差距其實并不出乎人意料,因此造成了生命科學行業所謂的 “人才外流”,也就是說外國的研究人員涌向美國尋找更好的工作和豐厚的報酬。 然而過去幾年間,由于預算大幅削減,使得美國這一學術界天堂的名聲受到了影響,甚至引起一些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冒險進入薪水更高的行業尋找就業機會。 另外,研究人員也轉......閱讀全文
――大多數研究人員覺得他們的工作很酷,但是現實工資卻令人失望每年《The Scientist》雜志都要進行生物行業薪酬調查等相關內容的調查評選,今年11月,The Scientists雜志公布了“2016生命科學薪酬調查報告”。這一生命科學領域薪酬調查已進行了十多年,自2010年首次出現薪酬下滑,研
每年著名的《The Scientist》雜志都要進行生物行業薪酬調查、最佳工作場所調查等相關內容的調查評選,2007年9月雜志網站公布了年度生命科學薪酬調查報告。 這項調查由《The Scientist》雜志發起,聯合美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女性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代表性仍然較低。即使最新的調查也表明,女性的每個職業階段(包括晉升為正式教授職位)的比例都在下降。女性的薪水也較低,獲得的研究經費較少,并且被引用的次數少于男性同事。鑒于可見的研究生產率對于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到聘用,晉升,薪酬和籌資決策,因此確定
圖片來源:Peter Crowther為了描摹收入不平等在科學界的剪影,不用舍近求遠,看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實驗室就知道了。2015年有29名醫學研究者的收入超過了100萬美元,而且至少有10位非臨床的研究者沒人拿回家了40萬美元。與此同時,在很多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數千名博士后研究員的收入不足5萬
2015年11月25日,中國上海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于今天發布題為《轉型中的中國科研》的白皮書,為處在關鍵發展期的中國科研“把脈”。這是國際出版商在中國推出的第一份該類報告,其依
第三篇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圍繞增加創新的源頭供給,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學前沿發展方向,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多貢獻。第八章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堅持鼓勵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賽先生》:小保方晴子萬能干細胞論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日本追逐諾貝爾獎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RIKEN)為了爭取經費過度宣傳所致。為何這一造假事件會在以行事謹慎著稱的日本科學界發生? 張明國:概括地說,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因為
4月23日消息,天瑞儀器(300165)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7年經營成果單位: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79,202.76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84.02%;營業利潤為13,947.93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54.60%;利潤總額為14,098.8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