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KORA F4研究表明,血鉀偏低的高血壓患者較一般人群更易出現血糖代謝紊亂,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這項研究結果為解釋應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發生率升高提供了依據。研究發表于3月《糖尿病學》(Diabetologia)。該橫斷面研究入選2006年-2008年間2948例受試者,并進行血鉀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在整個人群中,血鉀水平與糖尿病前期無明顯關聯。然而,在高血壓患者中,與血鉀水平處于最高四分位者相比,血鉀水平處于第一分位和第二分位者發生糖尿病前期的風險均增倍(校正OR分別為2.00和2.02),但在無高血壓的受試者中無此現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在高血壓患者中,血鉀水平與糖耐量受損和新發糖尿病顯著相關(OR分別為1.23和1.41);而在無高血壓的受試者中,血鉀水平與血糖代謝紊亂無明顯關聯性。研究負責人表示,這項新研究表明,血鉀低會增加2型糖尿病危險,高血壓患者血鉀水平偏低,患糖尿病的危險更大。......閱讀全文
Q利尿劑降壓的優勢人群有哪些? 老年高血壓 利尿劑適合用于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一方面老年人對鹽更加敏感,而利尿劑可以促進水鈉排泄;另外一方面,老年人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反應能力下降,低腎素型高血壓多見,
1 難治性高血壓的病因 1.1 假性抵抗 假性抵抗是指一些非藥物因素導致的血壓難以控制。 (1)測壓方法不當。盡管測壓不當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了高血壓患者表現為難治性高血壓并不明了,
??全球糖尿病(DM)患病率持續增加。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19年發布的《全球DM概覽(第九版)》指出,截止到2019年,在20歲到79歲 的人群中,共有約4.63億DM患者,其中中國DM患者數排名第一,約為1.164億人。2045年全世界2型DM預計將達到6億人。中美兩國花費在DM 相關的健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是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心血管綜合征”是我國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也是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切入點和關鍵措施。 為適應新醫改的需求,為高血壓基層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在國家衛生計生
高血壓是我國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止指南公布的高血壓患病人數為1.6億,成人高血壓患病率18.8%,2006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指出,全國高血壓現患人數2.0億,每年以1千萬的速度在增長。提高高血壓的三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1]。近年來高血壓發病逐漸年輕化,中青年已成為高血壓發病的一個獨特的群體。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今年10月,隨著以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為關注對象,全世界范圍內首部針對中青年血壓管理的共識性文件《中國中青年
一、病歷信息1.基本信息郭某,男,31歲主訴:口渴多飲1年,加重2月。 現病史:口渴多飲1年,曾在人民醫院查糖耐量試驗診斷為2型糖尿病,未治療。加重2月,伴進食后腹脹難以平臥,偶有心悸氣短。大便粘不凈感,日一行。睡眠差。曾至我院消化科、心內科就診,查HP(-),ECG:STV4-V6低平,心肌酶
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過去年流行病學統計,急性腎損傷(AKI)的平均年齡增加了5至15歲。老年人由于腎臟儲備功能下降、共患疾病多成為急性腎損傷(AKI)的高發人群,老年人社區獲得性急性腎損傷(AKI)增加了3至8倍。國
高尿酸血癥是指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代謝障礙導致血尿酸升高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而痛風是由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謝性疾病高發,其中患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人數日益增多,進入冬季隨著氣溫的降低,運動的減少,飲食不節制,也往往是痛風的高發季
近年來,隨著心血管系統疾病及腎臟病發生及發展機制的深入研究及生化等方面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將目光聚焦在心臟及腎臟共患疾病上,即心腎綜合征。心臟是機體循環系統的核心,為機體循環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而腎臟是機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神經系統調節下,二
一、甲狀腺功能 1、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ot T3)臨床意義: Tot T3是判斷甲狀腺功能亢進首選指標之一,對甲狀腺功能紊亂進行確診。 增高:Grave 病,大多數是由于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特發性T3型甲亢、新生兒一過性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TBG、白蛋白增高時、地方性缺碘甲狀腺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