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同質化現象嚴重被指空有噱頭實用不足
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仿佛一夜間,各種穿戴產品都打上了“智能”烙印。然而,在內行人眼里,目前這些產品同質化嚴重,空有噱頭,實用性不足。 智能穿戴設備同質化嚴重虛火過盛 自2014年被貼上“智能穿戴設備元年”的標簽后,硬件廠商也好、互聯網企業也罷,都卯足了勁鉆向該領域。以智能手環為例,淘寶上搜索,顯示有近三萬個產品在售,京東上也有十幾個品牌,其中既有三星、索尼等傳統IT巨頭,也有360、世紀佳緣等互聯網企業,當然還夾雜著許多不知明廠商生產的產品。 雖然數目很多,但縱觀目前市面智能穿戴產品,還沒有一款能引爆行業,多數同類產品功能雷同,外形相似,陷入同質化競爭之中。昨日,《北京晨報》就援引分析人士稱,目前的智能硬件產品鮮少能抓住用戶強需求,某些產品噱頭大于實質,整個行業虛火太旺。工信部規劃設計所信息網絡部主任徐志遠近日也坦言,“智能設備到底怎樣不可替代地滿足用戶需求,大家還沒有找到痛點。” 艾瑞咨詢集團分析師秦澤......閱讀全文
智能產品&設備的EMI 輻射理論和解決思路(二)
我的EMI輻射的基本思路:是讓輻射源不要流過這個等效的天線模型或者流過的等效的環路路徑最短/等效的共模回路路徑最小化!優化等效輻射阻抗Rr的電流值即減小輻射能量。系統分布參數影響的電磁場環路分析!我用下面的等效來分析:共模電流通過布局布線流經系統的信號線連接線及電纜等,其中>30MHZ以上
智能產品&設備的EMI 輻射理論和解決思路(一)
EMC設計在電子產品與電子設備中已經成為可靠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越來越被重視!特別對于我們的工業&消費類產品要求滿足其相應的認證和出口要求,對應的國家政策也在不斷完善。同時國際貿易的深化發展,EMC技術成為電子產品與電子設備的硬性指標!EMI傳導的設計理論聽過我培訓及講座的朋友們對傳導的問題
智能鎖的類型及電子智能門鎖檢測設備
智能鎖是指區別于傳統機械鎖,在用戶識別、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鎖具,門禁系統中鎖門的執行部件。智能鎖區別于傳統機械鎖, 是具有安全性, 便利性, 先進技術的復合型鎖具。?智能鎖具有舒適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智能鎖區別于一般的機械鎖,具有自動電子感應鎖定系統,他會自動感應到門處于關閉狀態時,系統
智能集菌儀產品特征
智能集菌儀產品特征:??1. 新型泵頭:偏心張緊固定法,操作方便快捷。2. 智能集菌儀的傳動系統采用低轉速大力矩電機,直接驅動,從而降低了輸入功率并有效降低了機身表面的溫度且噪音低于50db。3. 蠕動泵具有安全保護裝置,打開泵頭,集菌儀自動停止運轉,有效避免操作失誤對人的傷害。4. 整機采用L30
智能工頻耐壓試驗系統 - 產品特點
1. 監視功能:高壓電壓 低壓電流 零位指示 電源指示 工作指示 計時指示 2. 保護功能:過流保護、零位啟動保護、聲光語言報警提醒 3. 采用新型時間繼電器,計時范圍更廣(1S~99H) 4. 采用新型電流繼電器,更精確、更可靠,確保人身及設備安全 5. 高壓試驗變壓
智能集菌儀的產品介紹
集菌儀產品介紹是一次性使用全封閉集菌培養器的配套使用設施,供試品通過集菌儀的定向蠕動加壓作用,實施正壓過濾并在濾器內進行培養,以檢驗供試品是否含菌。供試品通過進樣管道連續被注入集菌培養器中,利用集菌培養器內形成的下壓,通過微孔濾膜過濾,供試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被截留收集在濾膜上,通過沖洗濾膜除去供試
一種無線智能溫控設備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智能溫控設備,包括遠程管理中心,及安裝在水管上的多個無線室溫控制器和一個無線閥門控制器;所述無線室溫控制器由溫度處理單元及第一無線收發模塊組成;所述溫度處理單元包括溫度傳感器,及與溫度傳感器電連接的閉鎖測溫球閥;所述無線閥門控制器由閥門驅動模塊、第二無線收發模塊、M?Bus通信模塊
手機產品試驗設備介紹
、鹽霧測試35℃, 5%的Nacl溶液手機關機放入鹽霧試驗箱內,用繩子懸掛起來。實驗周期是48個小時。取出樣機,放置48小時進行常溫干燥,對其進行外觀、機械和電性能檢查。手機各項功能正常,外殼表面及裝飾件無明顯腐蝕等異常現象。2、溫度沖擊 -30℃ (45分鐘)+70℃ (45分鐘)手機關機放入武漢
智能光照培養箱的產品特點
智能光照培養箱采用先進的微電腦可編程控制方式,可設置氣候箱的多項參數(溫度、濕度、光照度等)來模擬自然氣候,微電腦智能液晶控制系統,溫度,濕度、光照度控制精確可靠,30段程序控制,每段設置時間范圍1-99小時。雙門結構雙層密封,外門采用磁性膠條密封,內置超大鋼化玻璃門與箱體采用硅膠條密封,整體通透
“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發布
中國科學院張濤副院長講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供圖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在北京首次公開發布了“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將面向全中科院提供科技大數據精準知識服務,進而全面推動文獻情報服務向智能、精準、及時、主動、開放的科技知識服務轉型。 中科院副院長張濤出席會議并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