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是業界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資源開發同樣也是菌物藥研發的最大障礙。但相關企業現在還處于菌物原材料供應的階段,對于菌物的進一步深加工還缺少必要的條件和能力。 我國雖然具有十分豐富的菌物資源,但菌物藥的開發卻不盡如人意。 “菌物藥作為一項并不奢侈的投資,應該成為國家的必備產業。”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理事長李玉呼吁。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吉開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菌物藥研究基礎仍很薄弱,菌物藥上市品種也不多,且大多數為粗加工制品。不僅如此,我國約有18萬種菌物資源,但僅對8%的資源有初步認識,對92%的資源仍一無所知。 不過,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印跡等生物技術的進步,菌物藥“撥云見日”已不再遙遠。 待挖掘的“原始森林” 真菌屬于有胞型真核生物,與動物、植物相同而區別于細菌。菌物藥則來源于......閱讀全文
價格不菲的冬蟲夏草一直深受消費者追捧。但今年以來,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多次重申“冬蟲夏草不屬于保健品”。而根據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所做的一次抽檢發現,冬蟲夏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超標4至10倍。 盡管如此,冬蟲夏草的市場熱度卻未見明顯冷卻。在“618”電商大促中,冬蟲夏草銷售勢頭不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