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統計顯示:2015年6月所有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超過了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與之呼應,7月23日廣東省公布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臭氧成最常見首要污染物;另據媒體報道,6月至8月京津冀地區的近半數污染日內,臭氧均代替PM2.5成為空氣首要污染物。 被公眾熟知和關心的PM2.5,何以會被臭氧“超越”?臭氧超標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1、“低調”臭氧比PM2.5更可怕 專家認為,臭氧這種看不見的污染不容小視,應像重視霧霾一樣,采取綜合措施加以防治。 “事實上,臭氧污染已成為困擾全國的環保新課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目前,從全國來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個峰值,而南方則每年有2個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區......閱讀全文
提到空氣污染,我們腦海里浮現的是霧霾彌漫的場景,和陽光明媚、天空碧藍的大晴天根本不沾邊。不過近期的一些報道卻告訴我們,因為臭氧污染的存在,大晴天也有可能是個污染天。眾所周知,臭氧層是我們地球不可或缺的保護傘,如此“有益”的氣體怎么會造成大氣污染呢?臭氧污染究竟有哪些危害?普通人在臭氧污染的天氣里
廣東省東莞市在日前召開的臭氧污染防控暨黃標車提前淘汰工作會議上透露,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日益深入,東莞PM2.5濃度已呈現下降趨勢,但臭氧污染仍不容忽視,已成為造成東莞城市大氣污染的“主兇”之一。 東莞并非個案。11月16日,國際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北京發布了《大氣中國2015:中國大
圖表制作:閻天雷 本報記者李牧鳴 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統計顯示:2015年6月所有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超過了以
一起認識臭氧污染的前世今生 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污染。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臭氧污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污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 臭氧污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8
最近,生態環境部曬出了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改善成績單。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首份“年報”相當亮眼: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6項納入常規監測的污染物中,PM2.5(細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這5項的濃度,都齊刷刷地明顯下降了。圖片來源于網絡
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污染。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臭氧污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污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圖片來源于網絡 臭氧污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8月27日,華北中
導讀:在公眾的視野還聚焦PM2.5(可吸入顆粒物)時,臭氧卻悄然成為今夏國內不少城市的首要污染物。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它悄悄“隱藏”在萬里晴空中,但其危害絲毫不亞于PM2.5,不容小覷。業內人士和環保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夏季臭氧污染形勢嚴峻,必須高度重視,建議從頂層設計、
臭氧(03)是1840年以后逐漸被人們認識的。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由丁它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所以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種雜質和殺滅多種致病菌、霉菌、病毒以及殺死諸如飾貝科軟體動物幼蟲(達98%)及水生物如劍水蚤、寡毛環節動物、水蚤輪蟲等,因而早在1886年在法國就進行了臭氧殺菌試驗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全國臭氧超標率明顯增加,峰值濃度出現明顯抬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高級工程師孟曉艷接受《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采訪時說,從2013年以來,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長三角臭氧濃度有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2017年上升
編者按:秋季和冬季,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是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頻發、重發的季節。然而,夏季大氣污染同樣不容忽視,它具有不同于秋冬季節的特點,尤其是“隱形殺手”臭氧危害巨大;此外,夏季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大氣污染,就像“冬病夏治”,有助于明顯緩解幾個月后我們可能遭遇的嚴重灰霾和污染。從本期起,生
“方向對了,就是進步;方向錯了,就是退步。希望各位院士專家能為成都平原地區臭氧污染防控指明方向和路徑。只要方向、路徑對了,我們就能對癥下藥、精準發力。”近日,四川省環保廳召開成都平原地區臭氧污染防控工作推進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等15位專家組成“問診團”,為成都平
臭氧(03)是1840年以后逐漸被人們認識的。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由丁它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所以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種雜質和殺滅多種致病菌、霉菌、病毒以及殺死諸如飾貝科軟體動物幼蟲(達98%)及水生物如劍水蚤、寡毛環節動物、水蚤輪蟲等,因而早在1886年在法國就進行了臭氧殺菌試驗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污染。而在北京,臭氧污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污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污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臭氧是由于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污染。而在北京,臭氧污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污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污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臭氧是由于
環保部9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重點區域7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其次是大家熟悉的PM2.5。這是自5月份以來,臭氧連續第四個月取代PM2.5,成為空氣質量超標的“元兇”。 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
近期,本市迎連續艷陽天,PM2.5濃度較低,是否意味著空氣質量好?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繼前天下午臭氧超標,昨天下午,全市大部分監測站點監測到的臭氧濃度超標,空氣整體達中度污染。預報顯示,今天白天全市各區域的首要污染物將仍為臭氧,城區和北部郊區縣預計為中度污染,南部郊區縣為輕度污染。因臭
夏季熱氣騰騰,陽光強烈時,臭氧濃度也會悄無聲息的上升。 ■將新聞進行到底 7月31日,環保部網站通報了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通報稱,74個城市的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平均超標率為12.4%,從超標情況看,臭氧已成為繼PM2.5后另一項主要污
“未來地面臭氧污染的防控一點也不比治理PM2.5輕松。”7月21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發出警告。 在“PM2.5危機: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奮斗”的分論壇上,5位專家的主題報告不約而同地表明:臭氧污染的危害并不亞于PM2.5,而國內民眾對臭
臭氧在常溫下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即使藍天白云,臭氧污染也有可能超標。特別是隨著PM2.5濃度降低,臭氧污染的緊迫性進一步顯現出來。 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4月12日公布的數據,近三年,“2+26”城市的臭氧污染濃度最高值發生時間提前了,原先多發生在盛夏,如今最高值多集中于
環保部10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重點區域7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其次是大家熟悉的PM2.5。這是自5月份以來,臭氧連續第五個月取代PM2.5,成為空氣質量超標的“元兇”。 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產生負
7月以來,臭氧坐上了國內很多城市污染物的“頭把交椅”,江蘇省南京市7月出現污染天的原因也是臭氧超標。 藍天通透卻臭氧超標 7月17日,南京市上空云層很少,碧藍的天空令人心曠神怡,中午的能見度也非常高。 可是,如此通透的天空,空氣質量卻并未達到一級。下午4點,根據南京市環保局發布
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PM2.5污染正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此同時,臭氧污染在一些地區開始呈季節性加劇趨勢,臭氧污染防治不得不提上日程。 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據監測,國慶長假前后,北京及
立秋后天朗氣清,藍天白云成了“常客”,讓人們暫時忘了PM2.5的糾纏。然而,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最新報告表明,在炎熱且陽光充足的日子里,主要污染物并非大家熟知的PM2.5,而是“默默無聞”的臭氧。 臭氧成為“低調”的污染源 國家環保部近日發布的7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74個城市空氣
夏季臭氧、冬季PM2.5,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兩大“殺手”,成都對此開出了“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的藥方,效果如何?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11月24日,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駐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張遠航教授,組織專家組開展了成都市2018年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成效后評
進入夏季以來,受高溫天氣的影響,“隱形的污染物”臭氧開始取代PM2.5和PM10,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污染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我國“臭氧超標”形勢嚴峻,呈現出區域性特征明顯、濃度和超標率逐年上升、高值濃度明顯增多的三個特征。受訪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對“臭氧超標”
0 引言 氮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因此近年來氮氧化物的監測與治理等研究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化學發光法檢測技術是基于NO能與O3能發生化學發光反應,且發光光強與NO的濃度成正比,而NO2是通過(鉬)轉換室轉換為NO再進行檢測。
當人們還在普遍關注PM2.5的時候,另一個大氣污染物正悄然來襲。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它“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今夏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這個污染物就是臭氧。專家認為,臭氧這種看不見的污染不容小視,應像重視霧霾一樣,采取綜合措施加以防治。 臭氧成今夏眾多城
連日來京城風和日麗,可空氣質量預報還是有污染,為什么呢?前日起,長期霸占北京污染物之首的PM2.5“下崗”,被臭氧替代,其危害不亞于PM2.5。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計,臭氧污染下的中度污染天將持續至周四,周五空氣質量轉為二級良。 臭氧污染已潛伏多日 你是否也感覺,最近京城的天兒不錯。微風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留給京津冀的記憶是,藍天多了。但每每天空通透、陽光燦爛的時刻,空氣質量指數中的臭氧指標就會悄悄攀升。 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污染不動聲色地拉低了空氣質量,刺激著人類的呼吸道黏膜。與臭氧指數起起伏伏相伴的是學者們的擔憂與發聲。 近地面臭氧是引發光化學煙霧的元兇之一,上世紀50年代
1. 背景臭氧(O3)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草鮮味的淡藍色氣體,是由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地球90%的臭氧分布在距離地球表面15~25km的大氣中,形成臭氧層有效阻擋太陽紫外線輻射, 少量的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