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收到三起學術違規舉報,分別是:匿名舉報外文學院陸教授等人所編教材涉嫌存在嚴重抄襲現象、匿名舉報五官科醫院遲教授等人涉嫌論文抄襲、實名舉報信息學院博士生葉某及其導師顧教授兩篇論文涉嫌抄襲等。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按《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及違規處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中有關要求、規定和調查程序進行了相應調查核實和審議。 第一起學術造假事件來自2007年5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語學院某教師的舉報,由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陸教授主編,數位青年教師參編的《研究生英語論文及應用文寫作》(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存在嚴重抄襲現......閱讀全文
“對于學術腐敗,我們沒有保持沉默的權利” 近讀復旦大學處理三起學術違規的消息,令人振奮。深感在遏制學術腐敗方面,該動真格了。 不可否認,在科學的春天降臨神州大地的30年間,學術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科研成果不斷誕生的新氣象。但是,在學術復興、學術繁榮的大潮中,也有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現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