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Vitro Production of Bovine Embryos (P.J. Hansen Lab, Dept. of Anim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Florida)This protocol describe procedures for in vitro production [IVP; i.e.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and in vitro culture (IVC)]of embryosMini-Chamber for regulating gaseous environment during culture(P.J. Hansen Lab, Dept. of Anim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Florida)A simple and inexpen......閱讀全文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在海南陵水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農民”,他們戴著草帽耕作在田間地頭,皮膚因為日曬雨淋變得黝黑粗糙,表面看與當地人沒什么區別。但他們并不是普通的農民,除了種地之外,還從事著分子設計育種的工作。 他們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的科研人員。面對《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采訪
③楊維才帶隊對海南陵水育種基地的基礎設施改造和提升項目進行驗收。 在海南陵水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農民”,他們戴著草帽耕作在田間地頭,皮膚因為日曬雨淋變得黝黑粗糙,表面看與當地人沒什么區別。但他們并不是普通的農民,除了種地之外,還從事著分子設計育種的工作。 他們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公示了第57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獲得者名單。第57批面上資助決定北京大學張清正等2670人進行資助。其中一等資助868人;二等資助1762人,“西部地區博士后人才資助計劃”40人。現對獲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布,軍隊系統獲資助人員名單另行公布。 第57批面上資助一等資助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共計261項。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評通過的5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
日前,中科院發布了《關于對擬獲2008年度“百人計劃”擇優支持學者進行公示的通知》,全文如下: 關于對擬獲2008年度“百人計劃”擇優支持學者進行公示的通知 科發人教函字〔2008〕175號 院屬有關單位、院機關各部門: 經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專家評審會評議,院“百人計劃”領導小組審定,2
蓋志琨博士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3月3日至6日,日本理化研究所生物發育中心(CDB)2013專題研討會在日本神戶舉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年學者蓋志琨博士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研討會以“定制一個脊椎動物”(The making of a vertebrate)為主題,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4月10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蔡司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了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IGDB)-蔡司(Zeiss)生命科學技術中心合作協議書。遺傳發育所所長薛勇彪研究員、蔡司中國總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遺傳發育所副所長楊
近年來GPB的中國風封面 馮麗妃攝 從編委到現任執行副主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邢毅與《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簡稱GPB)期刊結緣已近10年。前些年,該刊編輯部不時找他約稿子,以解“缺
細菌一直在與病毒或入侵核酸進行斗爭,為此它們演化出了多種防御機制,CRISPR-Cas適應性免疫系統就是其中之一。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復CRISPR與內切酶Cas的組合,可以在引導RNA的指引下,靶標并切割入侵者的遺傳物質。2012年研究者們利用這一特點,將CRISPR系統發展成了強大的基因組
模式生物是可用于研究與揭示生命體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物現象的一類生物。有3大特點:有利于回答研究者關注的問題,生理特征能夠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類群;世代短、子代多、易于在實驗室內飼養繁殖、遺傳背景清楚;容易進行實驗操作,特別是遺傳操作以及表型分析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經典的模式生物:大腸桿菌
生物通報道: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ranslation repression by maternal RNA binding protein zar1 is essential for early oogenesis in zebrafish”的文章,發現斑馬魚zar
關于發布“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計劃2014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 國科金發計〔2014〕14號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農作物產量性狀的遺傳網絡解析”重大研究計劃的總體工作安排,現公布本重大研究計劃2014年度項目指南,請依托單位及申請人按要求提出項目申請。 國家自
1月23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賀修銘,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湖南師范大學校長蔣洪新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
1月23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賀修銘,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湖南師范大學校長蔣洪新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
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食道、胃、小腸、大腸的細胞類型圖譜及其關鍵生物學特征。 消化系統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系統之一,而消化道作為消化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廢物排泄、抵抗微生物入侵等多個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消化道主要由食道、胃、小腸、大腸組成。揭示這四種器官在人類胚胎發育
2017年1月16日,《科技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批準建設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基[2016]427號)印發。1月23日,湖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賀修銘發布新聞。 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民、校長蔣洪新回答記者提問。新聞發布會由省政
為了給國內高校的大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生命科學發展的機會,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興趣和思維,讓大學生們全面了解科研方法與過程,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2011年暑期首次接收18名低年級本科生到所進行科研實踐活動,得到參加活動同學的一致好評。2012年度研究所繼續組織大學生暑期科研實踐,本年度共有3
光學成像可用于發育生物學,從而了解生物體的形成、揭示組織再生機制、認識并管理先天性缺陷和胚胎衰竭等。其中最受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心臟在早期發育中會發生劇烈的形態變化,其潛在功能和生物力學方面仍有待研究;二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會導致先天性的疾病,所以需要從動力學、功能和生物力學等方面對大腦發
近日,省部共建的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落戶長沙。 據了解,該實驗室是湖南省政府和科技部共建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獲批建設,對推動湖南省國家級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和原始創新,加快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和科教強省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湖南是漁業大省,卻不是
9月25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在京慶祝建所50周年。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該所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據介紹,2001年以來,該所共發表論文191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055篇,國際有重要影響的科學期刊論文182篇;專利授權151項(含美國專利2項);審定農作物新品種
新的研究使用活體成像技術來理解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基因和分子是如何控制力度來協調產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形態。 胚胎發育是一個深刻的物理變化過程,幾個世紀以來對這個過程的理解一直都是研究人員的挑戰對象。基因和分子如何控制力度和組織的剛度來協調產生在胚胎發育中的不同形態?我們器官和組織的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研究人員針對胚囊中細胞之間的交流功能,發現了一種線粒體蛋白在其中扮演的關鍵作用,從而確證了細胞之間的交流對于雌配子體功能成熟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公布在Developmental Cell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武漢大學的孫蒙祥教授,其早年畢業于華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8月5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年全國學術大會暨學會成立40周年慶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大會共分為大會報告、分會場報告、特色活動、墻報交流四種學術交流形式展開,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醫院及科研院所、企業技術和研發人員約800人參加。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簡稱遺傳發育所)是植物基因研究、分子農業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方面的國內權威研究機構。在對各類植物葉片、孢子等生物樣品進行微觀觀察的實驗中,掃描電鏡及其相關制樣設備是不可或缺的科學儀器。遺傳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在世界科學發展的主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細胞骨架蛋白TCS1調控細胞大小和形狀的新機制。TCS1與微管馬達蛋白KCBP復合體互作,能調控植物細胞大小和形狀的新機制,這對于解析細胞形態建成的分子遺傳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一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線發表于P
近日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海南省熱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羅麗娟教授課題組與劉進平教授課題組合作,建立了一種成熟高效的木薯葉肉原生質體瞬時表達體系。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MC Biotechnology雜志上。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屬于大戟科木薯屬植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