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星島日報》近日刊文稱,澳洲研發的一款“盲人眼鏡”日前獲批準展開人體測試。通過佩戴“盲人眼鏡”,以及連接手術植入腦內的微型芯片,盲人將無需眼睛也有視覺功能。就像植入人工耳蝸,使用“盲人眼鏡”的腦部會慢慢適應“人工”視覺。 文章摘編如下: 距離盲人重見天日的日子,前進了一大步。澳洲研發的一款“盲人眼鏡”日前獲批準展開人體測試,未來兩個月將招聘盲人展開首輪測試。 眼科研究所Monash Vision集團教授盧森菲(Jeffrey Rosenfeld)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他稱,健康道德委員會的批準,證實了他的團隊一直以來的努力,“現在我們可以開始生產足夠的裝置(盲人眼鏡),給我們第一批病人。一開始的目標是一兩個病人,讓他們做非常仔細的測試,確保裝置運作良好。之后可以開始給更多病人,并在其他中心做測試,包括在澳洲和海外。” 據報道,“盲人眼鏡”包含一個掛在頭上的微型鏡頭,它連接至一部稍大于手機的......閱讀全文
給盲人一副眼鏡,他(她)能用來干什么?“假聰(充)明”?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給出了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答案:視角共享、情緒監測,用智能技術“點亮”盲道,讓盲道有光。 1月29日,在“電影《盲·道》公映發布會暨EYE明天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記者看到了這幅眼鏡。這不是一副普通的眼鏡——但它也并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測,全球大約有2.85億人患有視覺障礙,而90%的視覺障礙患者為低收入人群,82%失去視覺的患者在50歲以上。為了治療視覺障礙,相關的治療方法和科技創新已發展多年,80%的視覺障礙已經有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手段,但仍存在如視網膜色素變性以及老年性黃斑變性等讓醫生無能為力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