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將摩擦納米發電機與傳統場效應晶體管相結合,研制出接觸起電場效應晶體管,首次提出了摩擦電子學(Tribotronics)這一新的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果于8月16日在線發表于ACS Nano(DOI: 10.1021/nn5039806)。 場效應晶體管的核心技術是利用門電壓來控制元件中的電流輸運過程,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和柔性電子學領域。雖然場效應晶體管技術十分成熟,但需要外部提供門電壓,并且以此為基礎的傳感器缺乏與外界環境直接作用交互的機制。近年來,王中林院士研究團隊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提供了一種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有效途徑,其原理基于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現象,能夠使兩層具有相反摩擦電極性的薄膜之間產生電荷轉移并形成電勢差。該電勢差作為由外部機械能產生的內部電信號,可以取代傳統場效應晶體管的門電壓,用于調控半導體中載流子的輸運特性。 由張弛博士和唐偉博士等組......閱讀全文
兩種不同材料接觸分離可產生靜電荷并引發一個摩擦靜電場,該摩擦電場可以驅動自由電子在外部負載流通,得到脈沖輸出信號。一方面,摩擦納米發電機 (TENG) 就是利用了這種脈沖信號實現了將外部環境機械能轉換成電能,近期在許多領域實現了許多突破性進展,包括從多種機械運動獲取能源、自驅動機械感應系統、高靈
894191101013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與巖石作用的微觀力學表征及復雜縫網形成機制田守嶒中國石油大學(北京)Yaniv EderyTechnion University904191101014農業干旱監測中的FY-3 數據全天候地表溫度遙感反演方法研究覃志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