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0 灌水通常小麥不需要澆水。唯一的例外是,為了保證轉基因植株在干旱條件下能存活,才進行澆水。在檢定轉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時,也可能需要對試驗田進行澆水以促進發病。對某些人工接種試驗,如接種小麥赤霉病菌(FManum ),也可以利用澆水來保證田間高濕環境。在測試干旱和高溫逆境效應時,也需要對澆水與非澆水進行對比試驗。3.2.11 考察與記載根據試驗設計編排田間記載本,用于記錄田間采集的數據。記載本除了記載本次試驗的樣本編號等信息外,還應該包括以前相關試驗中所有的觀察記錄和措施。按照試驗方案,在整個生長季節定期考察各試驗點,記錄表型數據,并與非轉基因的標準值進行比較。觀察轉基因小麥對生物逆境抗性的表現型反應,一旦觀測到感染,應該立即記載。3.2.12 收獲根據試驗的需要,或者選用小區試驗收割機收獲整個小區,或者對轉基因株系進行單穗選擇。收獲的籽粒裝入紙袋或布袋,并貼上相應的標簽確保種子和編號準確無誤。用于標識小區的標簽,也......閱讀全文
實驗材料:轉基因株系 實驗步驟:3.1 釋放試驗的地理位置要求釋放地點應是宜于種植該作物的一個隔離區,其動植物區系與周圍農田沒有差別,而且沒有稀有或受保護的植物或動物物種,也必須確保釋放地點較遠的區域沒有政府機構認定的群落生境或保護區。試驗區要求地勢平坦,既要能減少基因逃逸
實驗材料轉基因株系實驗步驟3.1 釋放試驗的地理位置要求釋放地點應是宜于種植該作物的一個隔離區,其動植物區系與周圍農田沒有差別,而且沒有稀有或受保護的植物或動物物種,也必須確保釋放地點較遠的區域沒有政府機構認定的群落生境或保護區。試驗區要求地勢平坦,既要能減少基因逃逸的危險,又要便于耕作,使試驗盡可
3. 慎重向環境釋放未經事先批準的轉基因植物是不能夠釋放到環境中去的。在歐洲,2001/18 號歐盟指令( 見注 7 ) 專門規定了慎重向環境中釋放轉基因植物。該指令涵蓋了兩種類型的環境釋放: 實驗釋放 ( B 部分)和投放市場的商業釋放( C 部分)( 見注 8) 。對于每個授權的 B 釋
2009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牽頭研發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率先獲得我國第一張轉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證書,讓中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100多名學者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商業化生產問題”;隨后
盡管這些實驗要么是試驗方法錯誤,要么是試驗結果與作者聲稱的結論相違背,其實驗結果不被主流科學界和各國管理機構所接受,但還是被反對者頻繁引用,并對公眾造成誤導 從試驗室研究階段開始,科學家們就對轉基因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的15年中,科學機構或者管理機構沒
2004年10月有“農業諾貝爾”之稱的世界糧食獎授予中國水稻育種家袁隆平,以表彰他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的巨大貢獻。9年之后,2013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給了在植物轉基因技術方面的三位先驅,三位獲獎者在1983年幾乎同時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植物,并在今后的三十年中,不斷發展和推進了轉基因技術。
實驗材料 轉基因株系實驗步驟 3.1 釋放試驗的地理位置要求釋放地點應是宜于種植該作物的一個隔離區,其動植物區系與周圍農田沒有差別,而且沒有稀有或受保護的植物或動物物種,也必須確保釋放地點較遠的區域沒有政府機構認定的群落生境或保護區。試驗區要求地勢平坦,既要能減少基因逃逸的危險,又要便于耕
在過去的10多年里,中國社會輿論中爭訟最為激烈和持續的焦點話題之一,是一個普通人看似幾乎插不上嘴的專業科學問題:轉基因農作物應不應該商業化? 而有關轉基因問題的論戰,現在越來越異化為不同政治立場之間的紛爭,乃至謾罵。它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最初的科學研究和食品安全范疇,淪為一場迷失了目標的情
2玉米DNA指紋庫的構建2. 1利用SSR分子標記構建玉米DNA指紋庫目 前,國內外對玉米種質鑒定采用的遺傳標記仍以形態標記為主,參考同工酶和種子貯藏蛋白標記。但形態標記的表現受環境影響較大,鑒定工作量大,周期長,受季 節限制。同工酶和種子貯藏蛋白標記多態性不夠豐富,同工酶還存在組織和器官特異性,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