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序埃博拉病毒株 研究人員已經對來自西非病人的99個埃博拉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西非是有記錄以來發生最大規模埃博拉病毒感染暴發的地方。他們的結果對埃博拉病毒(EBOV)在2014年暴發時是如何及何時進入人群的提供了見解,它們可能會指導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及了解治療標靶的方法。過去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暴發局限于中部非洲,但2014年的暴發則是從西非國家幾內亞開始的,并接著蔓延至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尼日利亞。與所有其他埃博拉病毒的暴發一樣,有關的病毒株帶有獨特的基因變異。為了對它們進行描述,Stephen Gire等人應用深度測序技術對來自塞拉利昂某醫院的78名患者的99個埃博拉病毒基因組進行了評估。通過將2014年EBOV的測序數據與早些時候的埃博拉病毒暴發的20個基因組進行比較,Gire等人確定,今年的暴發可能是在過去的10年內從中部非洲傳播而來的。研究人員說,與過去的暴發——在這些暴發中,對如感染的狐蝠等病毒儲庫的持續接......閱讀全文
新月初上,叢林如深海般黑暗。4個人坐在塑料椅子上,等待著。盡管天氣炎熱,但他們穿著長袖襯衣,戴著手套和面具。黑暗中,他們的頭頂上,一張看不見的巨大的網懸掛在兩樹之間。他們是天空中的漁民,等待著獵物到來。 這些人正在聆聽錘頭果蝠短促而嘶啞的叫聲。每晚,幾十只雄性錘頭果蝠聚集在這片位于剛果共和國北
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在概念上非常類似于科幻小說中的“星際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糾纏把量子態傳輸到遙遠地點,而無需傳輸載體本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成果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于《自然》雜志。這是自1997年
最新的一項技術,使流感病毒第一次以它原始 RNA 的形態被測序出來。流感病毒的基因編碼,同其他病毒一樣,都儲存在 RNA 中,因此若想測得其基因序列,在之前有限的技術下,只能通過測序其逆轉錄后的 DNA 而獲得。但是,這項新發明,使用了納米孔測序技術,當基因通過一個微小的分子泵時,能夠直接讀出其
世界上許多最常見或致命的人類病原體都是RNA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并且大多數都沒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治療方法。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一種CRISPR RNA切割酶轉變為一種經編程后檢測和破壞人細胞中
墨西哥城,從火車上下來的乘客戴著口罩 墨西哥城,戴著口罩的行人神情焦慮。 雖然疫情洶洶,但相互依偎仍可帶來溫暖。新華社發 科學家指出,打噴嚏、咳嗽和物理接觸都有可能導致新型豬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 流感專家擔心,最近一段時間出入墨西哥城國際機場的旅游者或許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4月12日,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微生物學家John Barnes在給bioRxiv服務器(生命科學領域專有的預印本文獻庫)的預印本(a preprint posted)中介紹了這項工作,他說:“我們第一次可以真正開始觀察基因組在其原始狀態的本質,這確實開始開辟了很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據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條形碼》微信公眾號報道,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昆明市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云南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伏曉慶介紹,1月17日中午12點,實驗室收到患者采樣標本,下午3點就完成了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1月18日凌晨1點,實驗室開始病毒全基
預防下一個流行病 VSV-EBOV埃博拉疫苗 一種新的疫苗常常需要6~10年來完成臨床試驗,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僅僅花了10個月。2014年8月,當人們意識到它在西非的爆發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機時,世界衛生組織就加快疫苗的研究過程。這種疫苗通過將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質轉移到其他病毒上來,以引發一種防止
預防下一個流行病 VSV-EBOV埃博拉疫苗 一種新的疫苗常常需要6~10年來完成臨床試驗,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僅僅花了10個月。2014年8月,當人們意識到它在西非的爆發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機時,世界衛生組織就加快疫苗的研究過程。這種疫苗通過將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質轉移到其他病毒上來,以引發一種
封面故事: 基底外側杏仁核的功能 杏仁核是大腦中進行情緒處理和應對具有積極或消極聯系的刺激(好的刺激和壞的刺激)的重要部分。我們對杏仁核神經元是怎樣分化的或這些不同功能是怎樣分割到不同地方的知之甚少。在這項研究中,Kay Tye及同事識別出基底外側杏仁核(BLA)是介導積極和消極情緒或動機反應
從氣候變化到基因編輯倫理,研究人員在2015年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他們還作出了重要發現,包括冥王星上的冰山、量子怪誕性的證據以及關于細胞內分子機制的細節。 通往巴黎之路 今年,全世界開始認真對待氣候變化。隨著12月聯合國氣候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首次承諾控制或減少溫室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與Nature、Science齊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PNAS收錄的文獻涵蓋生物、物理和社 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學術動態的報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關注的文章(生物類)如下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驗發現三重簡并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研發出基于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制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截至2018年已舉辦13屆。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
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墨子號”衛星實現千公里級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2月25日,科技部在京發布2015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 這10項成果是:實現單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理論預言并實驗驗證外爾半金屬的存在;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及遺傳多樣性特征;實現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測量;探測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揭示人類
消除全球疫情防控機構對埃博拉的恐慌以及研制疫苗和治療埃博拉,找到隱身80多年的“幽靈”粒子——外爾費米子,發現遙遠宇宙中的明亮天體,很多國際科學界的難題,被勇攀科學高峰的中國科學家們找到答案。物理和天文科學組、化學和材料科學組、地球科學組、生命科學組4個領域相關論文紛紛被《自然》《科學》《細胞》
與其他結構生物學家一樣,Eva Nogales趕上了好時機。這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員現在可以利用新工具,解決幾年前根本無法解答的細胞分子機制問題。 最近,Nogales和同事、分子生物學家、CRISPR-Cas9的聯合發明人Jennifer Doudna的合作項目正是個好例子。她們都對
與其他結構生物學家一樣,Eva Nogales趕上了好時機。這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員現在可以利用新工具,解決幾年前根本無法解答的細胞分子機制問題。RNA聚合酶 圖片來源:美國斯坦福大學 最近,Nogales和同事、分子生物學家、CRISPR-Cas9的聯合發明人Jennifer Dou
RNA聚合酶 與其他結構生物學家一樣,Eva Nogales趕上了好時機。這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員現在可以利用新工具,解決幾年前根本無法解答的細胞分子機制問題。 最近,Nogales和同事、分子生物學家、CRISPR-Cas9的聯合發明人Jennifer Doudna的合作項目正是個好例
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究界和商業界已經開始開發能用于野外現場研究的測序儀,牛津納米孔技術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牛津納米孔公司的MinION測序儀是這幾年備受矚目的一款手持式納米孔測序商業設備,去年人家可是上過太空的,它也是唯一上過太空的測序儀。如今,科學家們又僅憑一臺MinION設備、一臺便攜式電腦就
科技日報北京9月30日電(記者劉歲晗)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完成的一項原則證明性研究稱,基于DNA排序的實時血液檢測,可迅速對埃博拉出血熱、基孔肯雅熱等危重傳染病進行診斷。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檢測未來有望用于實驗場地和醫療設施缺乏的地區。大多數商用或科研用基因診斷是以特定的病原體為目標。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
早上起來刷個牙,就能順便檢測自己有沒有患癌癥或者老年癡呆的危險。這種便利方式離我們不遠了。英國一家公司首席技術官克萊夫·布朗24日在一次醫學會議上說,借助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有望很快實現測序儀微型化,從而使它們“無處不在”,持續監測我們的健康狀況。 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采用微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近日,北京市科委公布了《關于公示2015年度第一批北京市企業研發項目鑒定結果的通知》,本次鑒定結果通過了7000多個項目,其中涉及分析儀器、方法及耗材的研發項目有200多個。200多個項目共涉及40多家單位,其中萊伯泰科、東西分析、北京普析通用、中科科儀、華測檢測、利德曼、濱松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