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3D打印向建設望遠鏡和地外大型工程結構的總體目標邁出重要一步。據《科學美國人》雜志官網15日報道,3D打印機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熱真空室(TVAC)內,進行了為期24天的測試,成功制造出多種聚合物合金物體,其中最大的橫梁結構長85厘米。
在日前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空間制造公司宣布,此次測試的成功,標志著3D打印技術第一次在空間狀態,即在TVAC中加入了太空溫度和真空狀態等嚴苛條件后,建造出了擴展結構。
公司總裁安德魯·拉什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意味著我們可以按需制作太空物件。”
空間制造公司已在國際空間站上搭建了兩臺3D打印機,其中一臺歸NASA所有;另一臺為公司所有,將來作為商業設施運行。
此次測試的3D打印機是Archinaut機器人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該系統是空間制造公司按照與NASA簽訂的“臨界點技術”合同開發而成。該系統還將使用機器人手臂,與3D打印機配合使用,在最后的制造階段組裝復雜結構。
NASA官員說,這樣的技術讓設計和制造更大的航天器成為可能。其中一個潛力是用于建造更大的太空望遠鏡,比如預算88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望遠鏡如此巨大,而火箭的運力有限,多次發射部件將花費不菲,Archinaut讓事情變得更容易和便宜——可以直接在軌道空間建造望遠鏡部件,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發射成本。當然,Archinaut系統不僅能建造新物件,還能修復現有衛星。
NASA空間技術委員會負責人史蒂夫·朱爾奇克表示:“我們確信,太空機器人制造和組裝將徹底改變太空系統的設計、部署和運行方式。”
將尖端的生物打印技術與微流體芯片相結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跨學科團隊,成功創建出復雜癌癥的3D模型,可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了解異質性腫瘤(具有多種癌癥細胞的腫瘤),以更快更廉價地治療......
將尖端的生物打印技術與微流體芯片相結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跨學科團隊,成功創建出復雜癌癥的3D模型,可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了解異質性腫瘤(具有多種癌癥細胞的腫瘤),以更快更廉價地治療......
9月29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教授、張昊副教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孫洪波教授、林琳涵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3Dprintingofinorgani......
9月29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教授、張昊副教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孫洪波教授、林琳涵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3Dprintingofinorgani......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3D打印摩擦器件組聯合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催化課題組,在3D打印結構化陶瓷催化器件研究方面獲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于ChemicalE......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3D打印摩擦器件組聯合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催化課題組,在3D打印結構化陶瓷催化器件研究方面獲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于ChemicalE......
9月18日,在MethodsinEcologyandEvolution期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首爾大學(韓國)、帝國理工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了一......
9月18日,在MethodsinEcologyandEvolution期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首爾大學(韓國)、帝國理工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了一......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