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1原子吸收光譜技術發展簡介 1955年,澳大利亞的沃爾什就首先提出原子吸收應用于化學分析的見解,并在1960年沃爾什和他的同事們設計和制造出最簡單的原子吸收光譜儀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臺原子吸收光譜儀的誕生。 原子吸收光譜儀雖然問世于澳大利亞,但在這里卻沒得到真正的發展、進步,隨后卻在美國的珀金埃爾默公司、日本的島津和日立得到真正的發展,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原子吸收分析在元素分析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近幾年原子吸收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許多技術上也得到突破,并且隨著其他儀器的發展,給原子吸收與其他技術聯用創造了機會,在近幾年其他儀器與原子吸收光譜儀開始聯用,并在使用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比如FIA-AAS、GC-FAAS、LC-AAS、GC-GFAAS、HPLC-GFAAS等,原子吸收在有機物分析上取得了很大進步,相信,今后原子吸收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2原子吸收光譜技術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原理: 蒸汽中待測元素的氣態基態原子會......閱讀全文
原子吸收現象
1802年,英國化學家沃拉斯頓(有譯為伍朗斯頓W.H.Wollaston)注意到光譜并非連續的,其中有7條黑線,他天真地將它們當做是顏色的自然邊界。原子蒸氣對其原子共振輻射吸收的現象。原子吸收現象發現于19世紀;1814年,弗朗荷費(有譯為夫勞霍弗J.Fraunhofer)用更精密的方法進行觀察,發
原子吸收原理
當有輻射通過自由原子蒸氣,且入射輻射的頻率等于原子中的電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激發態)所需要的能量頻率時,原子就要從輻射場中吸收能量,產生共振吸收,電子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同時伴隨著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基于樣品中的基態原子對該元素的特征譜線的吸收程度來測定待測元素的含量。一般情況
原子吸收 AAS
原理:通過原子化器將待測試樣原子化,待測原子吸收待測元素空心陰極燈的光,從而使用檢測器檢測到的能量變低,從而得到吸光度。吸光度與待測元素的濃度成正比。
原子吸收原理
當有輻射通過自由原子蒸氣,且入射輻射的頻率等于原子中的電子由基態躍遷到較高能態(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激發態)所需要的能量頻率時,原子就要從輻射場中吸收能量,產生共振吸收,電子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同時伴隨著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基于樣品中的基態原子對該元素的特征譜線的吸收程度來測定待測元素的含量。一般情況
石墨爐原子吸收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異同
區別: (1)效率高:石墨爐的原子化效率接近100%,而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左右. (2)靈敏度高:用石墨爐進行原子化時,在吸收區內的較長 石墨爐是利用在封閉空間內發生原子化,效率高,靈敏度高,可以達到ppb級別,但背景干擾大,做樣時間長; 是樣品后噴入進行原子化,測樣時間短,成本低,
石墨爐原子吸收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異同
區別:(1)效率高:石墨爐的原子化效率接近100%,而火焰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左右.(2)靈敏度高:用石墨爐進行原子化時,基態原子在吸收區內的停留時間較長石墨爐原子吸收是利用在封閉空間內發生原子化,效率高,靈敏度高,可以達到ppb級別,但背景干擾大,做樣時間長;火焰原子吸收是樣品霧化后噴入火焰進行
石墨爐原子吸收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異同
區別:(1)效率高:石墨爐的原子化效率接近100%,而火焰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左右.(2)靈敏度高:用石墨爐進行原子化時,基態原子在吸收區內的停留時間較長石墨爐原子吸收是利用在封閉空間內發生原子化,效率高,靈敏度高,可以達到ppb級別,但背景干擾大,做樣時間長;火焰原子吸收是樣品霧化后噴入火焰進行
原子吸收的吸收池如何清洗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上使用的光源一般有: 空心陰極燈(hollow cathode lamp,HCL)、無極放電燈、蒸氣放電燈和激光光 源燈。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空心陰極燈和無極放電燈。 光源的作用是發射待測元素的特征光譜,供測量用。為了保證峰值吸收的測量, 要求光源必須能發射出比吸收線寬度更窄的銳線
什么是原子吸收
待測元素燈發出的特征譜線通過原子蒸氣時,被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可通過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程度,得出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
什么是原子吸收
待測元素燈發出的特征譜線通過原子蒸氣時,被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可通過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程度,得出樣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