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去年棄風電200億度消納不暢難住風電行業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增長迅猛。截止2012年底,我國風電并網總裝機容量達到6083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風電大國,風電也繼煤電和水電之后成為第三大主力電源。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我國到2015年風電裝機并網將達到1億千瓦。然而風電在一片繁榮聲中卻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盡管發展迅速,但棄風比例卻不斷攀升。 棄風,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風力發電機所發出的電不能通過電網傳輸出去,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的情況。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稱,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度,比2011年整整翻了一倍,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風電行業進入緊縮調整期。一邊是喜增長的驕人成績,一邊是"消納不暢"的難題仍未破解。風資源最好的地區,棄風限電卻最嚴重,這背后究竟暴露了哪些問題? 由于風力資源豐富......閱讀全文
讓風電并網不再難
中國已成全球風電發展主角 風電是全球最具規模化開發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風電發展,把加快發展風電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生產方式變革的重大戰略舉措,“十一五”以來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鼓勵風電發展的區域電價、費用分攤、優先并網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動了
風電并網技術標準下月公布
記者從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獨家獲悉,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我國“風電并網技術標準”計劃于8月份公布。該標準重點對風電場并網方面進行技術規范。 據了解,擬出臺的“風電并網技術標準”主要圍繞風電場與電網之間的關系對風電場提出技術要求、風電并入電網所需要滿足的功率、負荷等運行條件,例如瞬時平衡、低
吉林風電并網負荷刷新歷史紀錄
1月26日,吉林電網最大風電發電負荷攀升至218.3萬千瓦,占電網總供電能力的28.2%,吉林電網首次在冬季供暖高峰期刷新風電并網負荷最高紀錄。 由于存在冬季供熱需求,在我國高寒地區電網中,熱電機組比例偏大。為保障居民冬季供暖,電網中火電、熱電機組的調峰能力會大幅降低,電網冬季“棄風”現象
中國海外首個風電項目并網發電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屬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月17日宣布,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資的德芙琳風電項目并網發電。這是中國發電企業在海外投資的第一個風電項目,并首次實現了自主開發、自主建設、自主運營。 德芙琳風電項目是目前中國在安大略省投資的最大電力項目。中國國電副總經理、龍源電力監事會主席謝
甘肅風電大規模送出將成現實 已有并網風電41座
受市場消納、輸送通道、調峰能力等問題制約的甘肅風電產業近日正迎來轉機。甘肅電力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永平在日前召開的“媒體走進甘肅電網”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兩條空中電力高速通道正加緊建設,甘肅風電的大規模送出變成現實。 據介紹,今年開工建設的新疆—西北主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預計將于明年
非并網風電或成高耗能產業改造利器
“非并網風電發展模式,既可解決電網調峰難題,把我國傳統剛性電網變成柔性智能電網;又通過高耗能產業功能轉變實現綠色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達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目的。”11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非并網風電與能源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在說到非并
2013年風電并網檢測工作總結會召開
1月14日,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在北京召開2013年度風電并網檢測工作總結會,科技部副主任沈江、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明節、中國電科院副院長王勤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國家風電技術與檢測研究中心”、11家分中心及其所屬省(區)調風電檢測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2013年,檢測中心積極貫徹
風電躋身第三大電源 電網承諾破并網瓶頸
11月的北京寒氣逼人,但中國風電人卻依稀感受到了陣陣“暖意”。 首先,在11月中旬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宣布,風電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這為風電產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他表示,要破除體制障礙,促進風電發展。
"十二五"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超1億千瓦
按照日前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而消納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對此,國家電網在15日召開的促進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圍繞“十二五”重點建設的九大風電基地,按照先省內后區域再全國的原則,建立全國性的大電網來促進風電消納。 近年來,我
能源局推廣風電清潔供暖 風電棄風問題有望好轉
針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清科集團今日發布研究報告稱,為提高北方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風電消納能力,緩解冬季供暖期電力負荷低谷時段風電并網運行困難,國家能源局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清科認為,此舉有利于促進能源利用清潔化,減少化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