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人類學系近日簽訂協議,共同承擔“許昌人”頭骨化石的掃描成像研究。 河南靈井 “許昌人”遺址是中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已出土大量精美細石器、牙針、赭石染料等文化遺物3萬余件,從中發掘出土的距今8萬-10萬年古人類頭骨化石及相關資料,是中國、東亞乃至世界古人類及其文化的重大發現,對于研究現代人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許昌人”頭骨化石的研究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將人類化石斷塊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精度CT實驗室進行掃描取得基礎數據,第二階段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對化石掃描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 CT掃描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應用到古人類學領域,已引起古人類學研究的重大變革,其主要特點是可以對化石作無損切片檢測,并對古人類化石的精細器官、硬組織微細結構進行斷層掃描,快速提取內部結構及準確分割,以達到三維立體重建的可視......閱讀全文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針對2005-2016年在河南省發現的人類頭骨碎片等多個化石,報道了新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研究指出距今10.5-12.5萬年,中國境內生存著一群體質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其頭骨呈現出更新世晚期人類、東亞中更新世直
3月3日,《科學》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對河南許昌人頭骨化石的研究論文:《在中國許昌發現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類頭骨》(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