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潦河漏油事件:吳城鎮段水域受到輕度污染
記者從江西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獲悉,根據最新應急監測結果,目前永修縣吳城鎮段水域受到輕度污染;星子段、湖口段尚未受到影響。 25日21:20,環保部門對距泄漏點約49公里的吳城鎮河水斷面取樣,監測結果顯示,表層石油類含量為0.531毫克每升。截至26日凌晨零時20分,永修縣城取水口表層為0.2074毫克每升。經查泄漏為93號汽油,初步估算每小時泄漏量為2噸,泄漏時間12至18小時。目前,相關部門已調運大量黃稻草、吸油氈和吸油繩等物資到吳城鎮入鄱陽湖湖口,設置了5道攔油壩,進行油污攔截和吸附,防止油污流入鄱陽湖。永修縣吳城鎮地處江西五大水系交匯處,位于鄱陽湖畔。 26日上午,記者來到江西永修縣供水公司取水口,附近水面仍然漂浮著一些油污。據環保部門監測結果顯示,有關指標正逐步好轉,有望26日恢復供水。目前永修縣飲用水市場價格穩定。 另據江西都昌縣消息,為避免石油污染擴散影響居民用水,都......閱讀全文
鄱陽湖水動力研究取得進展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泊,近年來季節性枯水期延長,極端枯水水位頻現,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江湖關系與水動力”研究團隊賴錫軍等研究人員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取得系列進展,主要包括以
鄱陽湖夏候鳥南遷 數量銳減
圖為9月13日,江西省都昌印山附近的鄱陽湖畔棲息地 隨著秋天的來臨,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生息繁衍的夏候鳥集結南遷,在湖區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經過一個夏季的繁衍棲息,這些夏候鳥們帶著添丁加口的喜悅飛回南方,等到明年春天,它們又將會回到鄱陽湖濕地度夏。
鄱陽湖嚴重縮水,江豚會受到哪些影響?
鄱陽湖是江豚重要棲息地,近期,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干旱,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這會給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帶來哪些影響呢? 鄱陽湖提前縮水,江豚覓食繁育受影響 今年是鄱陽湖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8月6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標志著鄱陽湖進入枯水期。鄱陽湖水面的嚴重縮
暴雨"橫掃"江西 鄱陽湖水位居高不下
上圖為2012年6月10日在江西都昌印山拍攝的高水位的鄱陽湖;下圖為2012年3月29日在江西都昌印山附近拍攝的干涸的鄱陽湖湖床。 受江西省降雨偏多及長江上游來水增加影響,4月下旬以來,長江九江段、鄱陽湖水位居高不下。4月27日以來,鄱
江西全力推進鄱陽湖地區生態工程建設
新華網南昌10月2日電 在近日舉行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中部地區發展論壇上,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介紹說,為了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保障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江西省正在全力推進鄱陽湖地區生態工程建設。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又是長江的重要調節器,年均注入長江的水量為1450億立方米,約
鄱陽湖區水鳥數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日前發布的鄱陽湖區最新鳥情數據顯示,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統計到水鳥76.6萬余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其中監測到白鶴4000余只,東方白鸛5500余只。 “生態好不好,鳥兒先知道。”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說,“鳥類是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鄱陽湖全面實施十
丁仲禮調研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一行到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調研。 調研期間,丁仲禮首先考察了研究站正在建設的大型洲灘濕地控制實驗場,詳細了解了試驗場建設目的、試驗布局方案和預期成果應用價值,隨后考察了站內依托國家973計劃項目正在開展的鄱陽湖不同濕地植被水文
鄱陽湖兩周遭遇旱澇急轉 “桑田”變回“滄海”
資料圖:5月29日,在江西省新建縣南磯鄉,一艘大漁船擱淺在鄱陽湖湖底草坪上。 由于上游來水及時補充,因干旱被戲稱為“江南大草原”的鄱陽湖“桑田”變回“滄海”,再現煙波浩渺勝景。 記者23日從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獲悉,根據“Terra”衛星22日對鄱陽湖
鄱陽湖湖泊-流域-長江系統水文干旱研究獲進展
鄱陽湖作為我國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干旱事件受到了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鄱陽湖水量變化受流域和長江來水的共同作用,通過探索鄱陽湖-流域-長江水系統的水分盈虧特征,可以更為全面揭示鄱陽湖的干旱成因。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研究所一三五重點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
江西投十四億元治污為鄱陽湖減負
“44家企業被列入了治理范圍,治理時間從明年1月起,到2015年12月底,上述重點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正常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實現國家和江西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江西省政府日前出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工業企業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重點企業治理要求、完成時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