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基于“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構建出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實現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 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一重要科研成果,發表于當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并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申請,進入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外多家能源和化學企業等都對這一產業變革性技術表現出極大興趣。 包信和團隊在20多年甲烷催化轉化研究基礎上,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單中心低價鐵原子通過兩個碳原子和一個硅原子鑲嵌在氧化硅或碳化硅晶格中,形成高溫穩定的催化活性中心;甲烷分子在配位不飽和的單鐵中心上催化活化脫氫,獲得表面吸附態的甲基物種,進一步從催化劑表面脫附形成高活性的甲基自由基,在氣相中經自由基偶聯反應生成乙烯和其他高碳芳烴分子,如苯和萘等。 與天然氣轉化的傳統路線相比,包信......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并展望了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技術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等的主要成分,是一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它不僅被大量用作燃料供給,也是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基于銅修飾氮化碳的高效光催化甲烷直接轉化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上海2月24日電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4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王文中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在甲烷的光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一項,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進展,發現ZSM-5孔道晶格限域的配位不飽和Fe位點可在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甲烷高效定向轉化制甲酸。 甲烷是一種重要的化石能源,存在于天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2月24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王文中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烷光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溫和條件下甲烷向液體燃料直接轉化的新策略。 光催化直接轉化可以打破傳統熱力學平衡的束縛,使甲烷的轉化可以在低溫常壓下進行。王文中研究團隊設計并制備出銅修飾氮化碳材料,實現甲烷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文中團隊在甲烷的光催化轉化研究方面獲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并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一項。 甲烷的選擇性活化和定向轉化是世界性難題,被譽為催化乃至化學領域的“圣杯”。甲烷的轉化通常采用間接法:在高溫下通過水蒸氣重整將甲烷轉化為合成氣,再通過費托合成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6組)鄧德會研究員和于良副研究員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ZSM-5孔道晶格限域的配位不飽和Fe位點可在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甲烷高效定向轉化制甲酸。 甲烷是一種重要的化石能源,廣泛存在于天然氣
2016-2017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煤高效潔凈轉化為優質燃料、化學品和材料過程中的科學和技術基礎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研究煤的熱物理化學、煤基液體燃料合成、煤炭利用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關產品加工新工藝和新技術、能源環境新材料制備等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發現石墨烯限域的單原子鐵中心可以在室溫條件下(25℃)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化學》。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 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提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 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提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methane, ethane and higher alkan
北京樂氏科技3010非甲烷總烴分析儀原理上主要分為催化氧化法和色譜法,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催化法通過催化甲烷以外的有機物對甲烷進行分析,色譜法通過色譜分離的方法對甲烷進行分離分析。甲烷非甲烷總烴分析儀樣機 1、催化氧化法 催化法具有響應時間快的優點,且在大部分工況下其測量數值和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甲烷氧化菌能夠從環境中清除甲烷,并將其轉化為可用燃料,這種細菌究竟是如何自然地進行這樣的復雜的反應是一個未解謎團。日前,美國西北大學一支跨學科研究小組發現,負責甲烷—甲醇轉換的酶物質在一個包含僅1個銅離子的位置發生催化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這項最新發現將引導科學家設計新型人造催
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碳一分子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近日,該團隊受邀發表了題為“Catalysis for Selected C1 Chemistry”的前瞻性文章。 全球化石資源的逐漸消耗帶來了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尋求低碳排放且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溫和條件下碳一分子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廣泛關注。近日,該團隊發表了以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1 Molecules under Mild Cond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利用清潔電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化學品和燃
今年1月份,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獲得了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向包信和頒發了榮譽證書。《中國科學報》記者想跟包信和約一個采訪,他回復了一個致歉的短信:“年前工作日程安排已滿,年后我們再聯系。”直到2月24日,《中國科學報》記者接到包信和的電話:“我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汪國雄研究員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策略。 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利用清潔電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化學品和燃料,被認為是一種能同時實現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潘云翔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研人員合作通過在氧化銦表面包覆厚度為5納米的碳層,成功研制出一種性能優越的新型二氧化碳轉化光催化劑,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術方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會志》上。
2016年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謝毅教授及孫永福特任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雜志發表了“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為二氧化碳催化轉化成液體燃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 過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進入本世紀以來,工業化進程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基于“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單鐵中心催化劑,成功地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相關成果發表在5月9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上。同時,相關的PCT專利申請已進入美國、俄羅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組,日前在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轉化制乙酸的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在線發表。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作為儲量豐富、價格低廉的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于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組在甲烷室溫活化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究結果在英國皇家化學會雜志Chemical Science在線發表(DOI: 10.1039/C2SC20434G)。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但由于甲烷的極高惰
固體催化是化學工業的基石,也是實現能源轉化、環境凈化和清潔合成的核心技術。創制先進催化材料是開啟解決能源、環境問題之門的金鑰匙。 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忠奎,帶領“先進催化材料”研究組,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遼寧省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等的資
近日,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孟憲光教授科研團隊和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葉金花主任研究員合作,利用光催化技術首次實現室溫氧氣直接氧化甲烷,以高選擇性轉化為甲醇和甲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相關研究成果以《利用負載型氧化鋅實現室溫下光催化氧氣直接氧化甲烷選擇性合成含氧化合物》為題在《美國化學學會雜志
碳氫鍵是一類基本的化學鍵,存在于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中。碳氫鍵的鍵能非常高,碳元素與氫元素的電負性又很接近,因而碳氫鍵的極性很小,這些因素使得碳氫鍵具有惰性,在溫和條件下將碳氫鍵選擇性催化活化、構建其它含碳化學鍵存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雙重挑戰,是化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制約分子合成和制備獲得重
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的重要成果。該團隊基于“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地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這一成果為天然氣直接轉化制乙烯和高值化學品提供了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