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知道,鳉魚每年會以兩種速度中的一種生活:“暫停”或“快進”。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這種微小的淡水魚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沉積物中度過滯育期,就像植物種子一樣。當雨水填滿洼地時,它們必須孵化、生長、成熟,并在洼地干涸之前產生下一代。 近日,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指出,在短短兩周內,非洲鳉魚就能從一個只有1毫米大小的受精卵,充分發育成熟(體長4或5厘米),并開始繁殖。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脊椎動物性成熟的最快紀錄”。 “我們猜測,在特定條件下,非洲鳉魚的某些種群可以實現非常快速的生長和性成熟。”捷克科學院脊椎動物研究所的Martin Reichard 說,“但我們發現,這種快速成熟是一種常態,而非罕見的例外。” 研究結果還表明,魚類的壽命非常多變。Reichard說,一些研究表明,這種魚在10周內達到性成熟,這比研究人員在野外觀察到的時間長5倍。 Reichard實驗室主要對野生種群的衰老過程感興趣。在大多數脊椎動物中,......閱讀全文
生物通報道:近期Nature雜志展開了2017年度的年終大盤點,包括多項具有影響力的科學事件,年度圖片,以及科學人物。同時雜志也列出了學術媒體,大眾媒體,以及預印媒體中最受關注的論文: 1月-3月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
條紋斑竹鯊(Chiloscyllium plagiosum),是主要棲息于沿海礁砂混合且海藻繁生的海床中的一種魚類,卵生,對其生活習性我們還不甚了解,可能以底棲無嵴椎動物及小魚為食。條紋斑竹鯊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可在水族館中展示,食用可治療佝僂病、外痔、 水火燙傷、夜盲癥等。microR
對于很多人來說,中國原生魚是個陌生的概念。中國原生魚,泛指中國本土區域以內的土著魚種。中國幅員遼闊,水系縱橫,孕育著多樣性豐富的原生魚資源。但它們得到的關注度卻不算高,即使在博物愛好者中,喜歡魚類的也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眾多魚友們又以偏愛熱帶觀賞魚者居多。 不過,在國內也有相當一批原生魚發燒友,
釣魚者捕獲一條大魚或兩條較小的魚---每條小魚是大魚重量的一半---有什么區別嗎?專家們認為大魚和小魚投入相同比例的能量來產生魚卵。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較大的雌性魚在產生的魚卵數量和每個魚卵的大小上投入過多的能量。因此捕獲一條較大的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The scientist雜志盤點了2013年度的高引基因組研究,讓我們看看今年又有哪些新解碼的基因組受到熱捧。 斑馬魚基因組 種屬:Zebrafish, Danio rerio 基因組大小:~1.41 billion base pairs 斑馬魚(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