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熏藥材:救命藥變毒藥 主持人: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提起黃芪、黨參、當歸這些中藥材,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些中藥材都是常見的保健中藥,長期服用補血補氣,能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前一段時間我們記者暗訪了這些藥材的的主產地——甘肅省的隴西縣,發現這些藥材并不是收獲曬干之后就直接上市銷售,而是要經過一個特別的加工環節。對于這個加工過程,當地人三緘其口,當發現記者對此進行調查的時候,加工藥材的人非常緊張,甚至搶走了記者的攝像機。這藥材加工背后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一起來看記者調查。 記者去到了甘肅省隴西縣的首陽鎮,定西市下屬的隴西縣、渭源縣、岷縣等幾個縣都是盛產藥材的地方,隴西縣也是全國有名的黃芪和白條黨參的產地,而首陽鎮就是隴西縣內最大的藥材生產基地。走在首陽鎮的街上,隨處可見加工黃芪和黨參的人們。那些人都是附近的藥農,他們被收藥的販子雇過來,將收購來的藥材沖洗、整理,再用機器將整理好的藥材切片。塵土飛揚......閱讀全文
“瘦肉精”余波未了“毒中藥”又蹁躚而至。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的一則新聞震驚全國中醫藥行業:央視記者暗訪中藥材主產地——— 甘肅省隴西縣,發現當地中藥材經銷商使用工業硫磺熏制藥材,以達到殺蟲、耐貯存的目的。 早在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局專門下文,禁止采用硫磺熏制中藥材
近幾天來,硫磺熏蒸中藥材使治病藥變身致命藥的消息在消費者中引起極大反響,而中藥材出口也因此受到影響。昨日,記者從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獲悉,硫磺熏中藥對出口影響不小,究其根源還是檢測標準的缺失。 根據此前的消息,在中藥材的主產地甘肅省隴西縣,發現很多中藥材是經硫磺熏過
“推進無磺中草藥高峰論壇”10月14日開幕,廣州中醫藥行業率先承諾――“國外有中草藥含二氧化硫的標準,但我們國家卻沒有。作為廣東的企業,應該先行先試,成為制訂標準的領頭羊!”10月14日上午,為響應“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號召,本報主辦的“推進無磺中草藥高峰論壇”正式開幕,包括廣州市
昨日(6月20日),國家藥監局一連發布4則跟蹤檢查通報,其中,有兩條都是涉及中藥飲片企業的,兩企業均被收回相關藥品GMP證書,其違法違規行為被依法調查。▍中藥市場大整頓根據國家藥監局通報,其中一家藥企被收GMP,是由于出具的檢驗報告項目不全,缺少二氧化硫、浸出物等項;以及購進的藥材未進行自檢和委托檢
“為了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及有關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我委決定對部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專司市場定價的發改委一聲令下,60家國內外藥企不得不交出賬本,協助進行“樣本調查”。 在我國,藥價虛高的現象連遭詬病。7月2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通知,開啟新一輪為期四個月
中藥價格連續上漲被指成了“貴族藥”。買藥的人少了,藥店的批藥量也在遞減,面臨著中藥市場的“蕭條”景象,部分藥材批發商開始在藥材做起了摻假造假的文章。假中藥,是如何產生的?其背后又存在著怎樣的利益鏈?記者經過調查揭開了其背后黑幕。 造假中藥凈賺10倍利 9月1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