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一切科學技術的發展道路都不平坦,除了無盡的求索、艱辛的實踐、理性的學術爭論和廣泛的科學傳播之外,也不乏對科學理念的堅守和對反科學思潮的批判。 現代反科學思潮溯源 上世紀中葉開始的新技術革命對于人類文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對科學技術的謬用、誤用以及經濟無節制的發展,也對社會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 西方科技與經濟發展較早,對科學與社會關系問題的關注尤為強烈,由此促進了科學哲學領域的開拓和交叉學科——科學技術社會學(STS)的興起。之后,歐美國家曾有一批學者認為,現代社會中的許多問題,如戰爭動亂、精神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都是科學惹的禍;科學已淪為“與政治共謀的權利、依靠金錢運轉的游戲、聽命于財團的工具和破壞自然的元兇”。其中,最為極端的反科學觀點發源于歐洲的愛丁堡學派,稱作科學知識社會學(SSK,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Knowled......閱讀全文
即便有少數專家不贊同轉基因技術,也屬于正常現象,只要是積極、理性的學術爭論,都會有利于生物技術的進步和完善。生物學家、環保學家、科學哲學家、經濟社會學家應該積極交流,使科學技術永不脫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黃大昉 古往今來,一切科學技術的發展道路都不平坦,除了無盡的求索、艱辛的實踐、理
“許多歐洲同行得知歐洲法院裁定后備感震驚和沮喪,畢竟他們有過轉基因被政治綁架而失去農業科技競爭力的慘痛經歷,如果今后再因基因組編輯管理失誤而導致科技創新的更大挫折,那將是歐盟整個科學界的悲哀。”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位于盧森堡的歐洲法院25日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