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員在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工作(4月14日攝)。由吉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新疆地質調查院的專家組成的科考隊,最近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發現了我國迄今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已發掘出的大量骨骼化石顯示,該恐龍體形巨大,僅其股骨就長達2米多。科學家據此推算,該恐龍體長可達35米,體重約30噸,刷新了我國侏羅紀大型恐龍的記錄。4月15日,科考隊員周長付在清理發掘恐龍化石。4月15日,一位科考隊員在清理發掘恐龍化石。4月15日,記者翻拍的恐龍復原圖。 ......閱讀全文
我國首個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鄯善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近日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成立,這為鄯善縣古生物化石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機構保障和學術平臺。 2008年在鄯善縣七克臺地區,首次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羅紀恐龍足跡群和多處恐龍化石,其中“鄯善新疆巨龍”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侏羅紀中晚期最大
10月10日,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在其發現地——新疆鄯善正式被命名為“鄯善新疆巨龍”。“鄯善新疆巨龍”體長30余米、體重約30噸,生活在距今1億6千多萬年的中侏羅世晚期的齊古組,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 上圖 10月10日翻拍的由科考專家根據化石繪制的“鄯善
今年美國《時代》雜志出版了一期名為“偉大的科學家--改變世界的天才和遠見者們”的特輯,列出了古往今來最偉大的101名科學家,包括了伽利略、牛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霍金等,而81歲的董枝明先生作為唯一的一名亞洲科學家名列其中。其實董先生應該不會在乎這些,因為他獲得的榮譽已經足夠多,他是北美古脊
12月1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鳥類的起源”研究名列其中。這一年度突破性科學成就名單是由《科學》雜志及其出版方,國際性的非營利機構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選出的,它還包括了在太空探測、醫學、機器人技術、合成生物學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對新發現的恐龍進行復原。 提及恐龍,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霸王龍、梁龍等龐然大物。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琳賽·扎諾等研究人員報道了一個新的暴龍超科小型恐龍物種,該恐龍在白堊紀時期同類中屬于體型最小的一種,它的發現填補了北美洲化石紀錄中長達7000萬年的空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22日的《通訊·生
哈密翼龍生態復原圖。科研人員展示哈密翼龍蛋及胚胎化石模型和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蛋化石(右)。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下頜骨化石。 看到鳥兒在天空飛翔,你會想到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哪種脊椎動物最早在天空飛翔嗎? 最新的發現與研究表明,最早在天空飛翔的是我們都知道的一種動物——恐龍。在這個龐大家族里,有
手指或腳趾數目的減少,在四足動物演化歷程中出現過很多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馬化石序列”(這是一系列從原始到進步的馬類化石,它們揭示了馬類演化中四肢指/趾逐漸減少到一個的過程)。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
此次發現的劍龍足跡化石 中國首例劍龍足跡化石日前在新疆克拉瑪依魔鬼城景區附近被中外古生物學者發現。學者們推測,這批足跡應屬于一個新物種——烏爾禾劍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邢立達、教授張建平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恐龍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中國許昌發現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化石》等十項研究成果上榜。這十大進展,不僅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有助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公示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已結束,共有149項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申報項目基本信息公示10天,公示時間:2016年6月13日-6月22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經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終審,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已經產生,現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20天,公示時間為:2016年8月26日-9月14日。 在公示期內,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可向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或推薦單位提出。提出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江左其杲博士研究團隊根據產自寧夏同心地區野狐貍圈子溝一件犬熊類的上頜化石,研究發現并確定了中新世(2300萬-530萬年前)時期犬熊屬的一個新種,以為中國新生代哺乳動物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的古生物學家邱占祥院士名字命名為占祥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