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南省的生態名片,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里紅樹林資源最豐富、樹種最齊全。多年前,因圍海造田、水產養殖等使這里的生態屢遭破壞。立法保護讓這片紅樹林重現生機,但如何修復生態,如何處理好適度開發與生態保護,仍是現實難題。 “北方有沙塵暴,我們東寨港有‘鳥暴’。”漫步在冬季的海南省海口市東寨港,眺望在灘涂上靜靜覓食的成群鷺鳥,保護區工作人員自豪地講述著退塘還林后的新氣象。 難以想象,這片祥和的候鳥樂土幾十年來曾屢遭創傷。上世紀60年代圍海造田,大面積紅樹林遭到砍伐。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興起的養鴨場、魚蝦塘侵占大片濕地。養殖業對紅樹林的侵蝕,讓候鳥棲息地岌岌可危。加之周邊畜禽養殖場的排污,致使紅樹林水體高度富營養化,團水虱瘋狂繁殖,紅樹大量枯萎死亡,東寨港生態瀕臨崩潰。 立法讓紅樹林保護更有底氣 “生態環境的改變使得水鳥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十幾年前,東寨港是有黑臉琵鷺的,2009年三亞市......閱讀全文
來到上海東南角的臨港新城,在南匯嘴觀海公園西面一大片蘆葦蕩的濕地之中,可以看到50畝的鐘揚紅樹林臨港基地,目前已經重新引種了各類紅樹種苗近20畝。穿過田壟和泥地,就能看到一壟壟整整齊齊的小樹苗。和其他“野蠻生長”的各色植物不同,它們被小心呵護著,像是保育箱中剛出生的嬰兒。桐花樹、秋茄、無瓣海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