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未來數月內或發生微弱拉尼娜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27日公布的“全球季節性氣候通報”顯示,今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微弱拉尼娜現象的概率為60%。拉尼娜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降低的現象。......閱讀全文
三重拉尼娜來了,什么是“三重拉尼娜”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呢?所謂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當地時間7月30日,
2016年秋冬拉尼娜狀態仍將持續
本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楊舒從25日召開的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會商會上獲悉,經該中心監測顯示,自2016年7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開始進入拉尼娜狀態,截至10月25日,該地區海溫持續下降,拉尼娜狀態仍將持續。專家根據近期海洋大氣環流演變特征,并參考國內外數值模式預測結果預計,冬季將發展成
“冷冬”還是“暖冬”?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對于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問題,中國氣象局向中新網回復,目前還不能發布相關預測。國家氣候中心將在10月下旬開展冬季氣候
拉尼娜:不會改變全球變暖大趨勢
拉尼娜最近被熱議。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測中心近日表示,未來幾個月,北半球將出現所謂的拉尼娜現象,并且2016及2017年度冷冬幾率正在提高。 對于即將到來的拉尼娜,我們該如何判定其到來,標準如何?如果降臨,將對我國各地區產生何種影響?又是否會改變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呢? 仍有待觀察 日前有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并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并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
國家氣候中心:拉尼娜事件預計初春結束
13日,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截至1月29日的最新監測表明,2023年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不過,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未來三個月,拉尼娜事件將于2023年初春結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范圍偏冷
世界氣象組織:厄爾尼諾減弱 拉尼娜現象抬頭
世界氣象組織6日在日內瓦發布報告稱,自今年3月以來,始于2009年6月的厄爾尼諾現象一直在減弱,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將不斷加強。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庫馬爾?科利說,目前掌握的情況是,厄爾尼諾現象于今年5月已迅速減弱,目前拉尼娜現象已進入開始的臨界模式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最新海溫監測顯示,最近3個月(8-10月)關鍵區滑動平均指數為-0.52℃,標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拉尼娜狀態將在未來三個月持續,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從歷史數據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中
拉尼娜會讓今冬寒潮來得更猛?
一夜北風,京津冀晉多地氣溫降至冰點以下。 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10月31日早晨,北方多地氣溫突破10月低溫極值,其中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遼寧中部等地31個站點最低氣溫跌破10月歷史低溫極值;北京霞云嶺、吉林四平、遼寧新城子等地31日早晨最低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10月歷史
“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呢? 2022年9月13日,在泰國曼谷,人們走過積水的街道。(新華社發) 所謂拉尼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