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陜西暴雨頻發、極端性很強、氣象災害很嚴重,是全國暴雨的重影響區域之一。 近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今年以來,陜西遭遇1961年以來最強降水,刷新多項歷史紀錄。截至10月7日降水量、暴雨日數和站次、華西秋雨雨量紛紛破紀錄成為陜西氣象歷史之最。 60年最強降水三破紀錄 省氣象臺臺長趙奎鋒介紹,今年4月22日入汛以來,陜西是全國降水明顯偏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大部偏多6成以上,其中渭南、合陽、富平、咸陽、蒲城、臨潼、西安城區和藍田異常偏多,偏多一倍以上;入秋以來,陜西共有37個縣區累計降水量排在全國前百位,數量多于河南、四川、山西等地,其中鎮巴名列第二,僅次于海南萬寧。 “今年以來陜西遭遇近60年最強降水,刷新多項歷史紀錄。”省氣候中心主任李明表示,第一是截至10月7日降水量破紀錄。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904.5毫米,較常年偏多334.2毫米,排1961年以來第一位。全省43個縣區降水量位居歷史首位。 第二是暴雨......閱讀全文
連日來,高溫警報迭起,“高溫”一詞被納入熱點話題排行榜,其熱度不亞于“世界杯”。高溫與熱浪有何區別?烤人的高溫天氣下為什么不見紅色預警? 高溫天氣,天空中出現了大面積魚鱗云 7月5日堪稱北京入夏以來最“耀眼”的一天,強烈的光照、陣陣熱浪將路上行人逼向墻根、橋底。氣象
記者10日從中國應急管理部獲悉,前三季度,中國自然災害形勢復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各種自然災害造成792人死亡失蹤。 自9月24日晚間開始,河南多地遭遇強降水,平頂山市葉縣境內澧河水位上漲,多個村鎮積水嚴重。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前三季度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前三季度
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雪災仍在持續中。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為什么我國還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降雪和低溫天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的有關專家。 據江蘇省氣象臺介紹,截至1月28日8時,江蘇已有10多個市、縣積雪厚度超過30厘米,其中南京積雪達36厘米,創1961年有記錄
8月4日,雞蛋大的冰雹和暴雨襲擊陜西榆林,導致大面積停電、斷網;7月以來,江南大部進入“燒烤模式”,浙江奉化最高氣溫達43℃;6月29日—30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暴雨襲擊四川遂寧……近年來,中小城鎮氣象災害的消息不絕于耳,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科協8月8日舉辦
國務院安委辦派出專項檢查組赴重點省份重點港口 開展硝酸銨等爆炸性重點管控化學品專項檢查 為深刻吸取黎巴嫩貝魯特“8·4”重大爆炸事件教訓,國務院安委辦立即專題部署開展硝酸銨等爆炸性重點管控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及港口貨場明查暗訪工作。8月7日,派出6個工作組,赴河北、山西、福建、山東、河南、陜西
蓄水量增加了的北京密云水庫青海湖湖水面積連續多年不斷增大,氣象專家認為,周邊地區降水量偏多,使青海湖變大了。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幾年我國華北地區干旱少雨、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多雨的情況發生了改變,最新的氣候統計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1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接受
圖①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大平臺。 圖② 華山氣象站觀測員于進江進行氣象數據觀測。 圖③ 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正在考察氣象觀測員運用自動化設備的能力。 圖④ 用于進行數值模式計算的大型計算機。 圖⑤ 陜西三原縣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天氣預報的各種操作平臺。 人們對天氣現象的研究已經有
10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結構的流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劉宇南方科技大學21201101470面向旋轉環境下無線傳感器自供電的能量俘獲新機理
由中國產業報協會和中國環境報道網聯合評選的2009年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十大負面事件日前揭曉,進一步向公眾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 這十大負面事件是: 一、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 2009年8月,湖南武岡市發生了因企業污染造成兒童血鉛超標的事件,354名兒童血鉛“疑似超標”。幾乎在同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