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海平面上升“地球工程”非妙方
通過超大規模的工程手段改變地球環境,遏制地球變暖趨勢,這一被稱作“地球工程”的做法被很多人認為是拯救地球的緊急“B計劃”。但“千人計劃”入選者、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約翰·摩爾(John Moore)教授刊載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究指出:地球工程并不能抑制由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最大威脅之一,因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冰川融化和海溫上升。冰川融化使更多的水流入海中,海溫上升會使海水體積變大,這些最終都將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將危及目前生活在漲潮時距海平面高度1米之內的1.5 億人的生活。 不少國家正在積極研究緩解全球變暖的“地球工程”。約翰·摩爾檢驗了兩種地球工程方案——在空間中放置反光板來反射太陽光和人造“火山”向空中釋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陽光,這兩種方案都能使地球上每平方米減少吸收1—4瓦特的太陽輻射。 但約翰·摩......閱讀全文
抑制海平面上升-“地球工程”非妙方
通過超大規模的工程手段改變地球環境,遏制地球變暖趨勢,這一被稱作“地球工程”的做法被很多人認為是拯救地球的緊急“B計劃”。但“千人計劃”入選者、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約翰·摩爾(John Moore)教授刊載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
人為改變地球溫度“地球工程”能否拯救人類
全球變暖應該怎么辦?節能、減碳、全球熄燈一小時?不,這還遠遠不夠。科學家們提出聽起來更瘋狂的設想:向大氣層釋放硫酸鹽顆粒增加對陽光反射,在海洋播撒鐵粉、加速海藻繁殖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給冰川鋪一層毛毯減緩融化速度,甚至在太空中建造巨大的太陽傘……這些“地球工程學”方面的設想在普通人看來是異想
地球工程:發射“月塵”給行星降溫
寒冷冬日,溫暖的陽光是很受歡迎的。然而,隨著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地球大氣層捕獲的太陽能也越來越多,進而穩步提高了地球溫度。扭轉這一趨勢的一個策略是,在陽光到達地球之前攔截其中的一小部分。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考慮使用屏障、物體或塵埃顆粒等阻擋1%到2%的太陽輻射,從而減輕全球變暖的影響。美國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完成南極科考
近期,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完成對南極半島的科學考察,取得預期成效。 針對三極(北極、南極和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考慮其對全球變化和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意義,地球大數據專項設立了時空三極環境項目,從地球大數據視角,首次將三極作為一個整體,開展系統性、關聯性
研究表明地球工程不可半途而廢
1月22日,控制太陽輻射的地球工程,是逆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物理影響的潛在途徑。但據英國《自然·生態與進化》雜志21日發表的最新研究,如果地球工程半途而廢,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可能比氣候變化帶來的后果嚴重2—4倍。 為了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氣溫上升不超過2℃的目標,科學家建議,可以從大氣層中
濱海濕地“不懼”海平面上升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表示,在特定條件下,盡管接下來的1個世紀海平面會持續上升,但全球濱海濕地總面積也會繼續增加,且最多會擴大60%。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濱海濕地(如沼澤和紅樹林)是提供自然海岸帶保護的重要生態系統。雖然很多研究曾預測海平面上升會導致大面積的濕地喪失,但一些評估認為這一威
為避免海平面上升,科學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圍建屏障
過去幾十年里,地球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將太陽能地球工程這一概念落地,如通過向大氣層高空注入粒子來反射陽光,從而冷卻快速變暖的地球。現在,冰川學家又提出一種更昂貴也更具爭議的新方法來對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冰川地球工程,旨在減緩海平面的上升。 冰川學家在10個月時間里舉辦了一系列研討會和市
中科院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啟動
今天(2月12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正式啟動。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國際化、開放式的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為目標,致力于推動并實現地球大數據技術創新、重大科學發現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觀決策支持。 地球大數據是具有空間屬性的地球科學領
-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預期
去十年所記錄的海平面上升放緩竟然是因為測量出現誤差。事實上,海平面正在以比任何時候都要快的速度上升。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海平面上升了約0.2米,并且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不過,這種趨勢在過去十年變得令人困惑。衛星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比前十年稍微放緩。如果這是真的,將是個好消息。然
海平面上升威脅生物多樣性
新華網維也納4月9日電奧地利科研人員9日公布研究報告說,海平面不斷上升將吞噬多種生物的存活空間,導致大量生物滅絕。 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模型計算預測,到本世紀末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海平面將升高約1米,到2500年這些地區的海平面將升高5.5米。 根據模型計
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2米
?????? 據國外媒體報道,專家們日前在牛津大學舉辦的氣候大會上警告說,全球海平面至少上升2米,目前看來幾乎無法阻止。 德國波茨坦研究所的科學家、知名海平面專家斯坦福·拉姆斯托夫說:“海平面上升的癥結在于它開始非常緩慢,但是一旦發展開了,它就變得不可遏制。我們沒辦法阻止海平面上升,即使我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氣候變暖導致的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
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呼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雖然有些人警告說,一個不歸路最終會到來,但一項新的研究聲稱,這個拯救地球的時間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這一點上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是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的。根據這些科學家的說
美國生物工程師稱地球生命或起源于黏土
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工程師們稱,黏土看上去似乎是一種肥沃度差、由多種礦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卻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至少是使生命成為可能的復雜生化物質的起源地。他們認為,在地質歷史早期,黏土形成的水凝膠對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學反應起到了禁錮作用。在模擬古代的海水中,黏土會形成水凝膠―― 由大量可吸收
地質地球所子午工程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1月12日召開的子午工程2011年工作會議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杜愛民代表地磁(電)系統領取了“十三陵臺Overhauser磁力儀數據匯交”優秀獎,寧百齊代表無線電系統領取了“武漢數字測高儀數據匯交”優秀獎。 地質地球所作為子午工程的承建單位之一,承擔了無線電分系
科學家聯名呼吁:盡快測試太陽能地球工程技術
2月27日,60多名研究人員發表公開信,呼吁對太陽能地球工程技術進行更多研究,以了解其在應對氣候變暖中的有效性。這封信由華盛頓大學的Sarah Doherty組織撰寫,信中寫道:“雖然減排至關重要,但目前采取的任何減排措施都無法扭轉過去和現在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變暖效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
南極洲西部冰層融化加速
美國科學家12日警告說,南極洲西部地區的冰層正在以“難以阻擋”的速度融化,這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先前預期。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冰河學家埃里克·里尼奧說:“南極洲西部地區冰層中很大一部分區域進入不可逆的消融狀態……冰層消融已經無法阻擋。”他還說,調查發現,當地沒有高大的山脈可以阻擋
專家稱應對海平面上升是長期挑戰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最高值,海平面較常年(1975~1993年)高122毫米,較2011年高53毫米。 監測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
190多處非洲遺址受海平面上升威脅
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將使非洲海岸周圍面臨洪水破壞風險的遺址地數量增加3倍以上。 到2050年,將有190多個遺址可能處于危險之中。它們包括突尼斯迦太基古代遺跡——公元前一千年強大的迦太基文明的首都,以及埃及地中海沿岸地區豐富的考古遺址,該地區與古埃及文明以及希臘和羅馬人相關。 “了解氣
海平面上升或威脅海龜繁殖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97.shtm西班牙科學家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或使澳大利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哥斯達黎加以及美國的海龜繁殖地遭水淹。研究顯示,洪水或導致海龜筑巢點喪失,而棱皮龜的巢尤其危險。相關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報
海平面上升緣何成了安理會議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76.shtm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聯大主席克勒希近日在安理會就海平面上升問題舉行的公開辯論上共同指出,安理會應發揮關鍵作用,應對海平面上升對全球安全構成的毀滅性挑戰。 安理會通常審議的話
山東省土壤地球化學工程實驗室通過認定
今天從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獲悉,在日前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90個認定名單中,該院申報的“山東省土壤地球化學工程實驗室”位列其中。 據了解,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是省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物化探工作的專業隊伍,建院近60年來始終跟蹤國內外地球物理勘查、地球
行星撞地球-改變地球地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77.shtm美國科學家基于計算機模擬發現,約45億年前古代行星忒伊亞和原始地球間的巨大撞擊可能塑造了地球地幔的不同區域。據推測,這次巨大的、形成月球的撞擊讓忒伊亞的殘骸深埋于地球地幔之中,這些發
海平面上升或導致最大規模生物爆發
海平面上升是地球生物的災難嗎?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學者研究發現,奧陶紀海洋生物大爆發或與海平面上升有關。這一重大發現,將有助于進一步探究生物多樣性與地球環境變化的關系。 4.85億年前的奧陶紀海洋生物大輻射事件是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發。大爆發中,較低的生
科學家:東南極-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1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科研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團隊預測,若《巴黎協定》目標未能達成,東南極冰蓋會因氣候變化影響而加快融化,到2500年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約2到5米。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 公報說,東南極冰蓋是世界最大的冰蓋,擁有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冰川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Science: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1月17日,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樊雋軒教授、沈樹忠院士等的論文“A high-resolution summary of Cambrian to Early Triassic marine invertebrate bi
海平面上升或促成-迄今最大規模生物爆發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海平面上升很可能是導致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發的重要原因。此項發現對人類理解地球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關系具有重要價值。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三古》雜志。 發生在4.85億年至4.44億年前的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是已
南極降雪減緩了上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1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通過構建百年來的數據,發現南極降雪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減緩了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這一發現凸顯了南極冰蓋在調節海平面的長、短期變化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氣
重新評估冰川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Nature論文
根據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Global glacier mass chang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ea-level rise from 1961 to 2016,冰川促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27毫米。考慮到統計不確定性,這
第四屆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國際學術會議在成都召開
近日,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主辦的第四屆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國際學術會議(4th ICEEG2010)在成都召開。來自美國、德國、瑞典、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20余名代表和150余名國內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本屆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寫在IPCC最新科學報告出爐之前
在一些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不過數千年后,這才有可能發生。人類還有時間去適應,而這意味著人類會一步步將土地交給海浪。 2007年,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引起了一場風暴,他們發表了對隨著全球變暖,海洋將以多快速度膨脹的最佳評估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