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稅法草案:污染物排放低可享納稅優惠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29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除此項減半征收的優惠外,草案還明確了五項免稅情形: ——為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的規模化養殖不包含其中; ——在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因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發揮出加強環境保護的調節作用,為避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草案提出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 ——對依法設立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向環境達標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不予免稅; ——為鼓勵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對納稅人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 ——國務院批準免稅的其他情形。 對于環保稅的征......閱讀全文
環境保護部發布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5年版)
推動構建綠色稅收、綠色貿易等政策體系,引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近日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等14個部門提供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5年版)》(簡稱“綜合名錄”),同時向社會全文公開。 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介紹說,根據國務院
環境保護成就 “世界花園”
瑞士的干凈清潔世界聞名。大自然為瑞士提供了天然良好的生存環境,大小湖泊星羅棋布,遍布瑞士的各條河流都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水。 造就這種環境的背后,是嚴厲的法律規定和自覺的環保意識。記者今年在瑞士采訪時,曾與一位在那里工作的中國女性聊起生活在湖光山色中的愜意,不過,她的回答卻并不輕松。 據
環境保護再添“天眼”
我國最近發射的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 中國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矚目的發射。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分辨率最高的衛星。高分五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周生賢: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
十年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一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二是堅持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三是堅持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四是堅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五是堅
環境保護部通報2013年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10月12日向媒體通報了2013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有關情況,并公布了督查中發現的環境違法企業名單。 這位負責人說,2013年環保專項行動重點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污染和廢水污染地下水的環境違法問題,集中開展涉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排放的重
環境保護部成立后發布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近日聯合發布《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暫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雜環類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重型車用汽油發動機與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Ⅲ、IV階段)》等四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環境保護部成立以后,首次發布國家環境保
環境保護部通報《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執行情況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各地環保部門2017年7月執行《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及移送環境犯罪案件的情況,并對7月份案件數量較多的山東、浙江、陜西、江蘇和1-7月份案件較多的安徽、浙江、山東、廣東等地進行表揚。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說,1-7月,全國實施五類案件總數20631件。其中
環境保護的“疏”與“導”
“我家幾年前安裝了上下水,生活污水都是經過凈化才排放到湖里的。”從一個年逾八旬的農村老漢口中聽到這句話,頗有點驚訝。 不久前,筆者應亞洲開發銀行(亞行)邀請,前往安徽巢湖考察巢湖水治理成果。這個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在上世紀90年代因為水質污染嚴重,被政府定為需要進行環境修復的三大湖之一。雖
首屆《環境保護》論壇在京召開
2012 年9月23日,首屆《環境保護》論壇在京召開。此次論壇以“十二五”污染減排與綠色轉型為主題,同時宣布了《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國家環境保護局首任局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發來賀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環境保護部總工
我國擬開征環境保護稅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29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草案提出在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 根據草案,環保稅的納稅人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稅污染物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對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