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面面觀 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從影院之內,火爆到影院之外。 有人嘖嘖稱贊,說它把國產科幻電影帶到新高度。也有人“入戲太深”,跟電影中的科學設定較起真兒。 既然大家對其中的科學情節如此上心,我們不妨找科學家們來科普一番。相信搞明白它們,再回味這部電影時,會別有一番意思。 流浪,并非說走就走的旅行 《流浪地球》中最驚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就得說說讓地球離開太陽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地球繞太陽運行,離開太陽系,要能夠擺脫太陽的引力勢能束縛,所需能量可以計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分析。 而當前人類生產的能源,可以拿全球發電量來估計。據統計,2017年全球總發電量大概是25571 TWh,大約合9.21×1019焦耳。 “也就是說,如果把現階段全球所有的發電量都用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需要連續工作2.8......閱讀全文
10月15日—16日,SKA(Square Kilometre Array,即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第15屆董事會在貴陽召開。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印度、意大利、荷蘭、新西蘭、南非、瑞典、英國、中國11個正式成員國代表,共商合作建造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相關事宜。 本次會議由SKA
孕期的心臟病 一種被稱為“圍產期心肌病”(PPCM)的心臟病(這種病影響處于懷孕晚期和分娩之后的婦女)的病因被證明難以確定。現在,Zoltan Arany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創新的小鼠模型和人體研究發現,PPCM是一種血管疾病,是由懷孕誘發的血管生成失衡引起的。一個在心臟組
有著名哈雷彗星“血統”的寶瓶座伊塔流星雨將于5月6日達到極大,屆時每小時會有數十顆流星劃過夜空。 每年,大名鼎鼎的“哈雷彗星”都會為地球帶來兩場流量較大的流星雨,分別是5月上旬的寶瓶座伊塔流星雨和10月中下旬的獵戶座流星雨。寶瓶座伊塔流星雨的群內流星速度約為每秒66千米
北京時間1月31日晚,天文愛好者等待已久的“‘超級藍月’+月全食”將在天幕現身。除了長槍短炮,觀月還需儲備哪些知識點?收下這份觀月攻略,讓你有備而去,盡興而歸。 【月以稀為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此次“超級藍月”與月全食組合為何如此受矚目? 其實,“藍月”并不稀有,但如果“藍月”
卡那封是位于南非開普地區卡魯盆地中部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20世紀50年代全球羊毛價格上漲時這里曾出現過短暫的繁榮。寂寥無聞的小鎮現在聲名鵲起,這里正成為全球科學與天文學的中心,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簡稱“平方公里陣列”)已經落戶此地。 建在幾乎看不到人煙的大
飛機降落在堅硬的紅色沙土地上,艷陽高照,四周一片荒蕪。老鷹在低空盤旋,地面上散落著巨大的蟻穴,偶有好奇又膽大的袋鼠站在樹下,遠遠地盯著我們這批闖入者。 這里幾乎保存著澳大利亞腹地最原始的樣貌。但就在這里,西澳大利亞州默奇森郡沙漠區,全世界人煙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國際天文界將建造可能是
接地(earthing或grounding)指的是人借以與地球表面直接接觸的方法,包括在戶外赤腳行走,在海里和湖里游泳,或在室內工作和休閑時,以裸露的皮膚接觸散發熱量的毯子、床單、枕頭等。與過去的文化不同,今天的人們大多甚少與地球表面接觸。他們穿著有合成鞋底的鞋子,免受地球電荷的影響,也不再席地
灰鯨更有可能在出現更多太陽黑子的日子里擱淺。近日,研究人員找打了灰鯨可能依靠磁感在海洋中判斷方向的初步證據。它們可能完全迷失了方向,而不是內置GPS給出了錯誤信息。 美國杜克大學的Jesse Granger一直在思考:“是太陽風暴改變了磁場,給了灰鯨錯誤的信息,讓灰鯨以為自己是在第四大街而實際
哺乳的力學 一項研究發現,對哺乳期嬰兒的超聲成像揭示出了舌對乳頭和乳暈的運動是周期性的,這提示乳汁不是由舌的蠕動運動提取出的,而是被一種吸的活動提取出的。 與積極情緒有關聯的大腦區域 科研人員報告說,額葉的稱為亞屬前扣帶皮層(ACC)的部分——它在抑郁障礙中起到了作用——有損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進口關稅迎來新一輪調整,送出惠民生和促經濟的政策“禮包”。本次關稅調整是近年來力度較大的一次調整,不僅涉及稅率調整,也涉及以往幾年觸及不多的稅目調整,因此頗具看點。調整后的稅目總數達到8580個,比2020年增加了31個。 自20
9月18日,高端科學論壇“地球環境的過去與今天”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論壇上,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氣候學家丁一匯院士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地層古生物學家陳旭院士等分別從地震、氣候和地質歷史環境變化的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研究員劉祥帶領科研團隊,從2006年起申請烏魯木齊南山25米和德國100米射電望遠鏡觀測時間,通過對幾個經典強日變源進行4年多的監測和后續巡天,證認了活動星系核致密噴流輻射經過銀河系的星際介質會散射并發生閃爍,如同夜晚星星一閃一閃的景象(恒星的光經過地球大氣后會發生閃爍),且
進入11月的鄱陽湖,干旱依舊。在裸露的湖底上,會時不時見到羊群在低頭吃草。 受近期降水偏少影響,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相繼發生嚴重旱情。10月30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僅為8.19米,逼近8米極枯水位線。此前幾天,贛江南昌段出現12.27米的低水位極值,打破了2012年1月2日12.34米的歷史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楊琛研究組利用動態代謝流量組與代謝組分析技術,首次發現了一條新型氮代謝途徑——鳥氨酸—氨循環。專家表示,這一發現有助于合成生物學家設計和改造藍藻、實現二氧化碳到生物燃料和化學品的直接轉化,同時為理解和提高農作物的氮素使用效率提供新思路。該研究4月
2012年9月17日~18日,第十四屆全國離子色譜學術報告會在歷史悠久的古城西安隆重召開,大會期間共有來自全國40多位離子色譜專家做大會報告,內容涉及離子色譜理論研究、檢測方法建立、樣品處理方法研究、聯用技術、儀器功能開發等。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屆大會的應邀媒體,將對大會報告進行全程報
這張藝術概念圖顯示的是平方公里射電陣的蝶形天線,它將掃描太空,尋找電磁輻射跡象,它有望揭開宇宙的未解之謎平方公里射電陣的天線將能發現距離地球50光年的一顆行星上的飛機場的雷達信號這些天文設備每次不只能觀察一片天空平方公里射電陣的低頻孔徑陣列的藝術概念這張草圖展示了這些天線和孔徑陣列在
濕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保護堤岸、清除和轉化毒物、保持小氣候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3%,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2.67%。由于濕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
9月23日,最新出版的一期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Physics上,發表了中科院云南天文臺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Ilia I. Roussev博士等人撰寫的一篇科學論文Explaining fast ejections of plasma and exotic X-ray emissi
科技創新驅動改革發展,創新成果改變你我生活。2018年上半年,我國在科學領域取得不少新突破和新發現,這些新成果不斷刷新公眾的科技感知力,也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我國誕生 重大腦疾病治療有了新前景
記者4月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的毫秒脈沖星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沖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科研人員介紹,FAST于2月27日首次發現這顆毫秒脈沖星,并通過FAST與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的國際
3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了解到,土星沖日、水星西大距、天琴座流星雨極大和金星最亮等四大天象在本月將陸續上演。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高級工程師楊光介紹,土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至遠的順序排在行星中的第六,在約三十年的時間里,土
太陽黑子的數目,每天都會被人類記載下來,這個數據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望遠鏡出現時。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近地望遠鏡發現,太陽黑子數為“零”的記載可以連著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觀天象,預未來,因此有報道指出,這意味著太陽活動減少到了最低點,太陽會變成“白太陽”,地球溫度將普遍降
多國科學家近日發表的一份對南極大陸沿海冰河的詳細調查報告證實,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層的年消融速度近10年來激增了75%。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埃里克·里尼奧帶領5個國家的科研人員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用4顆衛星上的干涉測量雷達對南極大陸的周邊進行了測量,并且繪制了圖像。 科研人員
上一次出現在地球附近是1911年 今年最具懸念天象,也是最值得期待天象之一的御夫座流星雨將于9月1日登場。按天文學家的理論估算,屆時,每小時將有200顆左右的流星劃過夜空。 江蘇、天津兩地天文學會通報,連天文學家都知之甚少的御夫座流星雨將于9月1日拜訪地球。如果運氣好的話,人們
光纖傳感器(fibre sensor)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將來自光源的光經過光纖送入調制器,使待測參數與進入調制區的光相互作用后,導致光的光學性質發生變化,成為被調制的信號光,在經過光纖送入光探測器,經解調后,獲得被測參數。光纖傳感器的優點是與傳統的各類傳感器相比,光纖傳感器用光作為敏感信息的載體,
中國科學家:太陽風暴影響未必嚴重 ――專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太陽活動預報中心首席研究員王華寧 近來美國科學家向世界提出持續警告:2012年是第24太陽活動周峰年,有可能發生“世紀一遇”的“超級太陽風暴”,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超級太陽風暴”會不會發生?會給人類帶來哪
納木那尼冰川正在減少新德里]新的證據表明喜馬拉雅冰川正在縮減,這讓人們增加了對該地區到2030年可能遭遇嚴重缺水的擔憂。 科學家在青藏高原邊緣的海拔6050米的納木那尼冰川鉆取冰芯,他們本來預料將在冰芯中發現50年前核試驗留下的
近日,由重慶市地質礦產研究院承擔的市級應用開發計劃重大項目“頁巖氣分析測試關鍵技術及評價方法體系研究與應用”通過專家驗收。 該項目基于我國頁巖氣分析測試技術基礎薄弱、部分儲層模擬預測技術不適應、綜合評價方法未成體系等現狀,以重慶地區海相富有機質頁巖為研究對象,在關鍵技術攻關及技術標準建立方
2011年泰國最大的河流——湄南河發生嚴重洪澇事件,造成大量農田、工廠被淹,導致400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超過其GDP的1%。但目前對于洪澇發生的原因以及未來變化的預估仍然存在爭議。例如有模擬研究指出全球增溫的情景下,湄南河豐水期徑流會加強,但也有模式研究指出徑流會減少。導致上
這張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地球低軌道上太空垃圾的分布密度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如何應對航天時代人類在地球軌道上留下的無數太空垃圾一直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很多科學家也相繼提出了五花八門的應對之道。不過最近一些專家對于這些方法是否真的能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