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獎未必利于成果轉化
前不久,全國人大通過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下簡稱《轉化法》)規定,對于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其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比例不低于50%,自行或與他人合作實施的獲得營業利潤不低于5%的比例。該規定將極大地激發科技人員和轉化人員的積極性,但由于上不封頂,一些地方將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獎勵報酬的比例提高到70%,甚至提高到95%。 實踐證明,過高的獎勵報酬比例不見得就能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反而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果。 一是會導致科研人員不安心研究。科研人員的本職工作是科研,高回報比例會引起部分科研人員不安心科研,而轉向從事轉化工作。此外,調研發現,一些已出臺高獎勵報酬比例的省份,并沒有顯著提高成果轉化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主要大學和科研機構技術轉移的收益分配政策顯示,成果完成人、完成人所在院系或研究所和大學或科研機構的收益應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為防止科研人員不安心科研教學工作,美國法律和許多公立大學與科研機構的政策還規定,科......閱讀全文
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怎么做?
近年來,為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多個省市開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一時之間,新型研發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涌現。 但新型研發機構的成果轉化能力,并非朝夕之間能夠形成。在今年3月,廣東省在對現有的新型研發機構進行飛行調研后,淘汰了46家不符合要求的機構,“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較弱
北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管理機構遴選工作完成
8月9日上午,根據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簡稱“北大轉化基金”)組建計劃,科技開發部組織召開了北大轉化基金管理機構遴選路演會。遴選小組由來自校內外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私募行業資深人士以及投資研究專家等九位成員組成。會議現場 北大轉化基金組建方案于2019年6月26日經學校校長辦公會審議通過。6
“電磁解鏈”技術成果在通遼成功轉化
3月2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電磁解鏈”技術成果在通遼市內蒙古蒙元飲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成功轉化,生產出壹生元固體飲料、逗都非抑菌液等10多個終端產品,填補了我國食藥品提取領域的空白。 據介紹,“電磁解鏈”技術與傳統化學法、酶法、酸堿催化裂解提純不同,是通過高能量物理作用,將
引進研發機構成為青島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近年來,青島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等中央直屬單位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引進了中科院光電院、中船重工710所等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在青設立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集中布局在青島市“一谷兩區”,依托本部優勢科技資源,根據青島經濟和科技發展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發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逐漸
促進成果轉化法檢查:成果轉化積極性顯著提高
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自2015年8月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進行修訂以來,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顯著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大幅增長。報告指出,修訂后的法律為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注入了新
高精度激光成果轉化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成都貝瑞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高精度激光陀螺超精密光學元器件組件產業化》成果轉化項目,優化了高精度激光陀螺迫切需要的超精密光學元器件組件的工藝制造技術,形成了年產1200套的生產能力,躋身當今國際上能夠研制生產表面粗糙度小于0.1nm的超精密光學元件僅有的四家企業之一。項目執行期間,共獲得
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報送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工作
財政部 科技部關于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報送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財科教[2017]22號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有關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科技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醫藥成果轉化需“精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技術創新成果顯著、企業實力顯著增強。然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并未帶來我國醫療產業的超前發展,業內共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研與產業協同創新局面尚未形成,導致了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長期割裂,嚴重
徐旭東:破解技術成果轉化的“達爾文死海”
大多數技術成果并不都像農作物品種或者APP軟件那樣交給用戶就能使用,也不都像某些日用品的新設計、新配方,經過較短期的中試和調整就能投入生產。特別是涉及能源、環境、健康、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技術成果,從技術發明到應用開發、中試放大、批量生產,達到各類檢驗標準、滿足用戶體驗,需要長時間反復的研發過程。
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和市場相親 媒人還在路上
近年我國的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世界級科技成果仍十分匱乏。 在第四屆中國自主創新年會上,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政府管理方式的錯位和市場化創新環境的缺失,是制約我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障礙。 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 專家普遍認為,技術創新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但目前國內缺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