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發現將提供有關一些宇宙中更為神秘現象的解釋 超新星遺骸就像是一臺巨大且超級有效的粒子加速器。 (圖片提供:ESO/Eveline Helder等/NASA/Chandra CXC) 天文學家如今證實,一顆超新星——巨恒星爆發后形成的天體——向太空中投射的沖擊波能夠產生攜帶著巨大能量的宇宙射線粒子。這一發現將為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提供有關一些宇宙中更為神秘現象的解釋。研究人員在6月2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10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懷疑超新星沖擊波的作用相當于一臺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其基本理論是這樣的:隨著一顆死亡恒星的殘骸以3000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呼嘯著飛入太空,它通過與所謂的星際介質(ISM)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股沖擊波。沖擊波中的質子被ISM的巨大磁場所捕獲,而磁場又將這些質子彈回恒星殘骸。然而恒星殘骸卻有自己的磁場,因此 又會排斥這些質子。 質子的每一次反彈都......閱讀全文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天文學家將“蟹狀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穩定的高能輻射源之一。來自“蟹狀星云”的輻射非常穩定以至于天文學家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來測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輻射。但是科學家們近日發現,自9月19日起“蟹狀星云”伽馬射線的輻射強度突然加強2到3倍,呈現猛烈爆發現象。 1054年,人
悟空團隊在編寫分析軟件,左一為總負責人常進。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 丙申猴年的日歷只余下最后幾頁,丁酉雞年就在眼前。歲末年初,我們推出特別策劃我的這一年,聽聽不同領域的翹楚對自己工作的總結與期許,聊聊他們對所處行業的觀察與思考。這些來自個體的感悟與收獲,或許恰恰是對這個時代和社會最敏
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在這里不打算重復那些經常被傳來傳去的老生常談或者以訛傳訛,而是希望向公眾盡量清楚準確地介紹一下霍金的實際成就。 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 霍金在
丁肇中 我向大家介紹的是我所經歷的實驗,講我所做的實驗,我的實驗包括兩種,第一種,探索宇宙中最基本的結構,另一種是尋找宇宙的起源,在國際空間站上。 我小時候在重慶長大,那個時候常常有日本飛機徘徊在上空,所以我沒有機會上學,同時,那個時候我對上學特別沒有興趣。今天,我們正享受著由人們對基礎學科的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不要總是把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掛在嘴上,關于這個龐然大物的報道已經夠多了,但除它之外,世界上還有幾個研究機器,其重要性一點都不比大型強子對撞機遜色。這些超級機器,有的在跟蹤火星機器人,有的在模擬颶風,有的則在揭示超新星誕生之謎,他們不僅具有“冷酷到底”的外觀,還肩負著揭開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謎的重
■本報記者 丁佳 石景山區玉泉路,只是北京再尋常不過的一條馬路。路過這里的人大多并不知道,就在他們的腳下,一臺規模宏大的機器正晝夜不停地工作著。 這就是中國第一臺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 《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沉船中的寶藏 2017年,倫敦大學學院的物理學家Chamkaur Ghag收到了一封郵件,郵件內容是一所西班牙大學提供的誘人的職位。而就在他收到郵件的前一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教授 Frank Calaprice了解到,一艘400或500年前在新澤西州沿海沉沒的西班牙船上裝滿了鉛。Calapr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科學家發現太陽朝超新星殘骸靠近的過程中,在太陽邊緣的局部形成氣泡 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一個令人憂慮的事實——太陽和整個太陽系,甚至包括地球系統,正在朝向超新星殘骸、一個巨大火熱的星際氣體云靠近。真正“集會”的時刻將發生在未來100年內,這種現象也意味著全球變暖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否發現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之外的現象還有待觀察 這是粒子物理學的一個勝利,并且很多人渴望從中分得一杯羹。2012年,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一事促使日本科學家極力爭取讓該國成為LHC“繼任者”所在地。 該機器將基于LHC取得的成功而建立,并將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卡西尼探測器在土星附近觀測到一次強烈的太陽風,在此過程中卡西尼觀測到粒子在這里被加速到極高的能級。這種效應與粒子在超新星遺跡中被加速的原理是相類似的。日本空間與天文研究研究所的亞當?馬斯特斯(Adam Masters)表示:“
美國《時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網站上揭曉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醫學突破評選結果。2010年十大科學發現 1. 最出眾的長角恐龍:美國科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15只角,而它們竟然是重達2500公斤的巨型恐龍的頭頂裝飾物。這種名為科斯莫角龍的恐龍生活在7600萬年前,猶他大學研究人
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憑借其對我國粒子物理的巨大貢獻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次實驗的成功填補了我國在中微子這個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國物理學家的國際影響力。首次嘗試中微子振蕩研究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這在國際上都是十分罕見的。那么,什么是中微
1920年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3年畢業于燕京大學物理系,1951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1955年,他回到祖國,曾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八七工程”加速器總設計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總設計師和工程經理、國家863高技術主題專家組顧問,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今天出版的Science雜志刊登封面文章,“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找到耀變體發射超高能中微子的證據。 冰立方((IceCube)是美國設在南極洲極點處的中微子天文臺。它由分布在1立方公里內的86串光傳感器(光電倍增管)構成,每串60個,位于冰層下1450米到2450米。當高能中微子被冰俘獲,產生帶電
CTA將從南北兩個半球對伽馬射線展開觀測。 本報訊 納米比亞南部一片灌木茂密的地區已經被挑選出來作為建造全球最大伽馬射線望遠鏡主要部分的最佳候選地址。科學家在日前于波蘭華沙召開的會議上將納米比亞列為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南方陣列的5個選址中最棒的一個。CTA將由分別位于赤道兩側的兩個
奧普拉研究團隊發言人埃雷迪塔托。奧普拉團隊協調人奧蒂耶羅。 2012年3月末,歷時半年之久的“超光速中微子”事件接近了尾聲。作為“尾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兩名“奧普拉”(OPERA)研究團隊領導引咎辭職。一位是法國里昂大學的安東尼奧·埃雷迪塔托(Antonio Ereditato
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7月2日宣布,該實驗室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的數據“強烈表明”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不過,還需要根據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來建立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更堅實證據。 費米實驗室表示,科學家在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500萬億次
位于美國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的冰立方天文臺在朝霞中迎接破曉,這里是科學家們處理冰下傳感器數據的地方。①科學家正在標示一架粒子探測傳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上的部分裝置,該天文臺于2010年12月份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近日,離熙熙攘攘的中關村鬧市區不遠,有一處僻靜的草坪,在這里悄然出現了一座約高7米、長8米、寬3米且加裝了玻璃幕墻保護的歷史儀器設備展示臺。光潔透亮的玻璃幕墻內,擺放著控制臺、電動機、儲壓罐、轉換器等這些人們似懂非懂的儀器設備,它們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不平凡歲月,也早已告別了當年那些日夜不息的緊
據國外媒體報道,從遙望無際的廣袤宇宙,到身邊的萬物,都是由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化學元素組成。元素周期表前26種元素,從氫到鐵都是在恒星內部核聚變過程形成的,而從27號元素鈷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還有一些元素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科
他與兩彈一星、夏商周斷代工程這樣的國家大手筆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打開了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大門 人物小檔案 陳佳洱,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1996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研制團隊17日宣布,鑒于衛星目前運行狀態依然良好、關鍵科學數據仍在累積,衛星科研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讓“悟空”延長兩年工作時間。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到12月17日,衛星發射已滿3年,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截至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陽
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科技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隨的地方。這些實驗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礎研究的最高水平,誕生了一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創新成果,是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 新材料小編搜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下面將一一簡單介紹
9月4日,《知識分子》刊發了楊振寧先生的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作為正在高能物理一線從事實驗工作的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 (一)楊先生反對的第一點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無底洞。這里涉及三個問題,一個是SSC為什么失敗?第二是中國的大型加速器需要
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BEPC是陶—粲物理能區最先進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實時觀測基本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研究、探索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規律,發現新粒子。與此同時,這個大科學裝置還在生物、材料、物理、化學、環境、能源等科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正負電子輸運線。 北京市玉泉路上
2012年,科學界充滿著淚水。83歲的希格斯熱淚盈眶,在他預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學家們發現了它,這歷史性的一天“能發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簡直難以置信”。 與此同時,科學界也充滿歡樂。“輪子!這是輪子!”“好奇”號火星車在紅色星
NASA的SPHEREx任務將繪制數億個星系,以尋找宇宙膨脹的跡象。圖片來源:NASA JPL 本報訊 從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層到星系的動力學,再到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痕跡,這3位最終入圍價值2.5億美元的天體物理學任務競賽的“選手”,將會解決跨越所有空間和時間的問題。 美國宇航局(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