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培養新工科人才成效顯著
“新工科建設的最大核心問題在于創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上海電力大學副校長黃冬梅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為我國工程科技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新工科建設引領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邁入新階段,是我國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隨著我國電力行業跨入能源互聯網新時代,上海電力大學著力構建“寬厚重強”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黃冬梅教授看來,對接創新鏈—產業鏈—學科鏈,跨學科、跨學院、跨專業布局建設專業集群,打破學科專業藩籬,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不同學科專業特色,對于進一步提高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上海電力大學在實踐中,著力推進培養具有新興產業創新創業能力的新興工科專業人才。” 黃冬梅告訴《中國科......閱讀全文
上海電力大學:培養新工科人才成效顯著
??“新工科建設的最大核心問題在于創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上海電力大學副校長黃冬梅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為我國工程科技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新工科建設引領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邁入新階段,是我國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培養
上海交大構建跨院系“大工科”人才培養體系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將從2018級工科類新生起,全覆蓋所有專業實行大平臺教學改革,打破本科階段各專業從一年級逐級學到四年級的“一貫制”傳統培養模式,四年學制由“1.5學年平臺培養+2.5學年專業培養”構成。同時,這種大平臺模式也會推廣應用于生命與環境交叉、數理經管等多個學科。 上海交大教務處
“π型”教學培育新工科人才
近日,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劉澄教授帶領學生團隊公布了一項重磅成果,國內首個2600MPa級以上多相納米結構碟簧,其綜合性能已達到并超過高端碟簧的國際標準,目前該碟簧組構件正在我國重要的儀器設備上進行中試驗證。 “我為學生們感到自豪,他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π型’人才了,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九院抗“疫”研“新”成效顯著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的全體醫務人員抗“疫”研“新”,在探索中砥礪前行,成效顯著。 臨床抗“疫“ 重任在肩 在醫院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感染科團隊積極協助醫院及時制定更新新冠疑似病人篩查流程,規范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要求,完善隔離病房的防護措施,合理安排一線科
宋寶安代表:貴州亟需提升理工科人才培養規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65.shtm?“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與人才自主培養規模不相匹配,人才支撐明顯不足,亟需快速提升理工科人才培養規模。”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在接受《中
工科人才與社會脫節,怪學校嗎?
工科理科化不是“房間里的大象”,相反,它是一個幾十年來有人在持續批評和跟進的話題,每個工科老師都會時不時地談論起它,但同時,也默認了它的“無解”。 不能用“科學神話”來解釋這一切。1955年發布的《格林特報告》只是一個引子,美國工業化進程的基本完成、以及想在基礎研究領域搶占世界頭把交椅的野望,
上海系統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人才
上海將精準培育相關復合型人才,建立技術轉移服務人才激勵機制。近日,《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發布,該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要素功能提升、生態環境營造2條主線,共4項重點任務和15項子任務。已發放2000萬元的科技創新券也拓寬用途,可以用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
新農科人才培養-高校該如何落實?
教育部日前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生物育種科學、生物質科學與工程等12個專業列為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農林人才,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將建立健
上海大學:聚焦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近日,上海大學招生與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主任陸瑾線上做客新華網“2022高考情報局”,向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今年學校的招生政策和特色專業等情況。 Q1: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上海大學的基本情況? 陸瑾:上海大學建于1922年,今年恰逢建校100周年,它
陜西省人才引進工作成效顯著
為充分發揮引進人才的“領軍”作用,近年來陜西省啟動了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的“百人計劃”和“三秦學者計劃”,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 圍繞重大戰略部署和重大產業項目需要,近年來,陜西省切實加強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從2012年起,陜西省財政每
上海啟動大數據人才培養-3年引進千名高端人才
本昨天,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數據科學和大數據人才培養計劃”已正式啟動,將在未來3年培養和引進千名高端數據人才。首批大數據工程碩士招生將于今年6月開始報名,9月入學。 該培養計劃首批啟動了大數據工程碩士、數據科學家訓練營和數據科學FIST三個項目,隨后還將陸續啟動青年數據科學家
“工科理科化”不破,真正人才竟成“異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73.shtm
“工科理科化”不破,真正人才竟成“異類”
早在2017年底,我國的工程教育便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然而,反觀當下我國高校的工程教育,卻陷入了一種焦灼狀態——教師在講臺上教修機器、蓋房子,學生卻喊著“逃離工科”,企業難以招到所需的人才。 長此以往,我國的工程制造業將逐步陷入“空心化”。《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
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實施10年成效顯著
??農業育種,20萬元的經費支持能發揮什么作用? “用處可大了!”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告訴記者,“20萬元的項目經費雖然不算多,但是使用靈活,經費使用實行‘包干制’,不規定具體使用明細與比例限制,充分激發了我們的創新創造活力。” 2015年,董合忠入選全國農業科研
845項!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計算中心官網公布了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在各方擇優推薦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議及公示,最終確定845個項目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一、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273個)???1.新工科理念研究類項目群????召集人:金東寒
新研究顯示中國控制新冠肺炎成效顯著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王戎課題組與國內外團隊合作,將2020年相對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動下
新研究顯示中國控制新冠肺炎成效顯著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王戎課題組與國內外團隊合作,將2020年相對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動
教育部:高等教育十年改革發展成效顯著
在教育部1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高等教育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為牽引,共認定8031個國家級、863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遴選認定首批3559門國家級一流課程;連續三年評選教學大師獎
上海交大首次發布人才培養“四大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39.shtm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許婧)在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一期畢業十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代表學校首次發布上海交大人才培養“四大計劃”。即以致遠學院為標桿的,面向
上海交大首次發布人才培養“四大計劃”
在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一期畢業十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代表學校首次發布上海交大人才培養“四大計劃”。即以致遠學院為標桿的,面向前10%拔尖、強基學生,致力于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榮譽計劃”;面向全校學生,提升交大整體辦學質量的“攀登計劃”;面向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的“助飛計劃
49所高校入選!教育部公示重要名單
12月10日,教育部網站公示了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共計49所高校的50個現代產業學院入選。其中,東莞理工學院是唯一一所入選2個現代產業學院的學校。 2020年8月份,教育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2021年1月份,首批現代產業學院申報與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
上海高校創新發展新醫科
中新網上海6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當下,工科為新醫科提供了發展的“神器”,醫科則是新工科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記者12日獲悉,在手術機器人、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領域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下稱:上海交大醫學院)組建了多個醫工研發團隊,探索出相關工作機制,推動醫學院科技成
教育部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的通知 教高廳函〔2022〕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部省合建有關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和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
施一公:人才培養應從項目人才向高端人才轉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6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北京論壇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新中國建國6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項目人才,大批的項目人才支撐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中國需要高層次人才。 歐美同學會2010北京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中醫藥師承培養成效顯著
記者3月21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自1990年以來,我國已先后開展了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并由程莘農、陳可冀、張伯禮等院士擔任了師承工作的指導教師。?????? 據悉,2008年以后,師承工作實現了與臨床專業學位的銜接,第四批644人申請了臨床醫學(中醫師承)專業學位
我國工程教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張“名片”。 2016年6月,隨著國際工程聯盟大會《華盛頓協議》全會全票通過中國的“轉正”申請,標志著我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權威互認協議的正式成員,我國的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就在不久前,一條消息再次吸引全社會的關注:截至201
4.23億元!“雙一流”高校,獲批國家級平臺!
據華北電力大學官網消息: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發布《關于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正式獲批。至此,華北電力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數量增至4個,學校重大平臺建設又上新臺階。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圍繞儲能產業技
上海交大與巴黎高科集團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
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巴黎高科技工程師學校集團在滬簽約,宣布聯合建設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 簽約儀式上,上海交大方面表示,希望借鑒法國工程師精英教育模式,探索和改革現有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為中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集商業、經濟管理和領導才能于一體的工科人才,同時為
看浙大如何培養“醫學+”人才
近日,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這是國內唯一一個微創領域的國家級研究中心。提起這個中心,多學科交叉是離不開的關鍵詞。今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建設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實施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探索醫工、醫信、醫理相結合的產學研
華電獲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發布《關于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標志著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正式獲批。至此,該校國家級科研平臺數量增至4個。據介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圍繞儲能產業技術發展和儲能“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的重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