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實驗室中的面包屑軟海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7日報道,科學最強大的定律之一,即在地球上當大氣中氧氣含量上升至接近現代水平時,復雜的生命才能得以進化。而南丹麥大學和美國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對此理論提出了挑戰,他們通過對丹麥奧胡斯峽灣處捕獲的一種常見小海綿研究發現,這個酷似最早期動物的物種在生活甚至生長中并不需要高水平的氧氣。生命的起源及進化或將有全新認知。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復雜生命的起源是科學的最大謎團之一。第一個小的原始細胞如何演變成今天地球上存在的高級生命形式的多樣性呢?在所有教科書中的解釋都是因為氧氣:復雜生命的進化是由于6.30億年到6.35億年前大氣中的氧氣水平開始升高。 但是,對丹麥奧胡斯峽灣一種常見的海綿球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解釋需要重新考慮。研究表明,在非常有限的氧氣供應下,動物可以生活,甚至生長。南丹麥大學地球演化北歐中心丹尼爾·米爾斯博士說:“研究表明,當大氣中氧......閱讀全文
圖為實驗中的面包屑軟海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7日報道,科學最強大的定律之一,即在地球上當大氣中氧氣含量上升至接近現代水平時,復雜的生命才能得以進化。而南丹麥大學和美國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對此理論提出了挑戰,他們通過對丹麥奧胡斯峽灣處捕獲的一種常見小海綿研究發現,這個酷似最早期動物的物種
科學界一直認定,地球上的復雜生物是在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現在的標準時才逐漸進化出來的。但是,學者在研究丹麥海綿后認定,復雜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并不需要高濃度的氧氣,并向傳統理論發起挑戰。 復雜生物的起源一直都是科學界的難解之謎。原始的細胞如何進化成了當今在地球上的高等生命形態?教科書上一般采用
對于像我們這種密集呼吸的動物而言,地球的大部分歷史時期都是不適宜生存的。只有在5億多年前,氧氣遍布于空氣并溶解于海洋中,才向那些比一只海綿更活躍的動物的進化敞開了大門。如今,研究人員或許已經找到了有關這次動物發展的一個令人驚訝的觸點:威脅要消滅所有地球生命的環繞全球的冰川期。 美
將團藻(擁有數百個細胞的藻類)與其相對簡單的親緣物種——單細胞衣藻(左上)和擁有4~16個細胞的盤藻(右上)作對比,揭示了向多細胞生命發展的步驟。圖片來源:《科學》 數十億年前,生命跨過了一個門檻。單細胞開始結合在一起,沒有形態的、單細胞生命的世界踏上了一條演化征程,并形成了今天從螞蟻到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