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在各種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改變,對認識血液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以及指導治療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骨髓位于骨性硬鞘內,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綜述了骨髓血管、血流的各種研究方法,及其應用于各種血液系統疾病研究所取得的進展。 骨髓含豐富的血管系統,它是骨髓造血功能維持的必要條件。因此了解它在各種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改變,對認識血液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其它臟器不同,骨髓位于硬性骨鞘內,因此,對它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為了研究在各種生理和病理條件下骨髓微循環的改變,人們在研究方法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 1骨髓血管、血流的研究方法 1.1一般形態學和免疫組化 通過骨髓組織切片的一般形態學觀察,計算血竇面積,也可反映骨髓的血流狀況。 perez-Atayde等[1]在骨髓石蠟切片中,用抗Ⅷ因子相關抗原、 cD31和 cD34單抗的免疫組化的方......閱讀全文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原發性腦腫瘤的30%~40%,其中絕大多數為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按照病理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2月9日,北京地區“DMPK&質譜沙龍”聯合年會在北京朝陽醫院召開,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北京質譜醫學研究有限公司和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會議的主旨是將DMPK和質譜技術兩個主題的內容深入交流,廣泛拓展,促進合作和開發,使質譜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微流控芯片技術(Microfluidics)也被稱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 LOC),涉及物理、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通過微通道、反應室和其他某些功能部件,對流體進行精準操控,對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