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霸道總裁”的生存秘密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對綠色植物來說,最不可缺少的“糧食”就是陽光。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藻類和細菌等利用陽光進行的地球上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化學反應。然而人類對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秘密并未完全掌握。 日前,由中科院院士匡廷云和研究員沈建仁帶領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團隊在《科學》雜志上以長文形式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解析了硅藻的主要捕光天線蛋白高分辨率結構,揭開了這種分布極其廣泛的浮游植物在地球上長久“盛行”的光合奧秘。 綠色植物竟不“吃”綠光 約幾十億年前,第一批光合生物出現在地球上,逐漸適應了遠古地球的惡劣環境。它們可以利用太陽能合成自身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逐漸改造著地球環境。 歷經漫長的地質變遷和適應進化過程,光合生物重新塑造了地球表面和大氣層成分,也演化出千姿百態的生命形態。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陸地上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 然而有違人們直覺的是,對綠色植物而言,光合作用主要......閱讀全文
植物細胞結構與植物徒手切片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徒手切片技術。 2.觀察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質體的形態。 3.認識和鑒定植物細胞內常見的后含物。 [材料用品] 材料:洋蔥鱗莖或番茄果實、葫蘆蘚葉、紅辣椒、鴨跖草葉片、馬鈴薯塊莖、蓖麻種子、花生種子。
植物表型成像系統植物表型和植物表型組學的概念
植物表型分析是理解植物基因功能及環境效應的關鍵環節,隨著植物功能基因組學和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的深入,傳統的表型觀測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而高通量的植物表型組分析技術和植物表型組學研究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途徑。雖然植物表型組分析正在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相關概念仍然較為模糊,阻礙了這一新興學
《分子植物》跨入植物科學頂級期刊之列
近日,美國湯姆森路透—科學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度《期刊引用報告》。中國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影響因子上升為5.546,位居國際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第5名,跨入該領域190種核心期刊前5%(排名第9),并連續兩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已進入該
植物生長室為何可加速植物生長?
? ? 在植物生長室中,只需要根據植物的品種來設置不同的室內環境,那么植物就可以快速生長,這一點是行業研究人員的廣泛共識,因此正是基于這一點,在農業研究中,植物生長室常用作科學育種,植物研究等,極大的提高了相關科研研究的效率,縮短了實驗的周期。但是對于很多對農業不了解的人而言,可能就不知道植物生長
植物徒手切片與植物細胞結構觀察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 ?徒手切片技術。 2.觀察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質體的形態。 3.認識和鑒定植物細胞內常見的后含物。 [材料用品] 材料:洋蔥鱗莖或番茄果實、葫蘆蘚葉、紅辣椒、鴨跖草葉片、馬鈴薯塊莖、蓖麻種子、花生種子。 用品:I-KI溶液、蘇丹溶液、顯微鏡
植物生長室是植物生長的暖房
??? 植物生長室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個封閉的房間,只不過它不是為人類活動準備的,而是用于植物生長的。植物生長室可以說是專用于植物生長的暖房,植物在其中,可以不用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溫度、濕度和光的調控都是根據植物生長的需要來配置,滿足了植物完美的生長條件。??? 植物生長室既可以通過其可靠的控制功能控
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快速繁殖
組織培養是一種利用人工培養基(液)使細胞在體外發育和繁殖的技術。除了能夠為許多實驗提供大量的動植物細胞材料之外,它也是一項克隆植物細胞和個體的實用技術。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花卉及糧食作物中,許多種類都是克隆植物,例如,脫病毒馬鈴薯和紅薯、百合和蘭花、水稻等等。病毒是威脅園藝和蔬菜種植
植物徒手切片與植物細胞結構觀察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 ?徒手切片技術。 2.觀察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質體的形態。 3.認識和鑒定植物細胞內常見的后含物。 [材料用品] 材料:洋蔥鱗莖或番茄果實、葫蘆蘚葉、紅辣椒、鴨跖草葉片、馬鈴薯塊莖、蓖麻種子、花生種子。 用品:I-KI溶液、蘇丹溶液、顯微鏡
植物所等發現植物免疫信號新組分
在植物的免疫反應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過向植物體內注射效應蛋白來抑制植物的免疫反應進而增強其致病性,而植物也相應進化出了一類核苷酸結合富亮氨酸重復結構域受體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NL
植物凝集素對植物病毒的作用
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沒有凝集素的作用位點,因此植物凝集素對植物病毒無抑制作用。Peumans和Van Damme(1995)綜述道,一種稱為核糖體失活蛋白型的特殊類型凝集素對植物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其機理尚不清楚。但有殺蟲活性的凝集素可能會阻止或減少蟲傳播病毒病害的傳播。
國家植物園:講好中國植物故事
核心閱讀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在整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的基礎上成立,總規劃面積近600公頃。 近一年的時間里,國家植物園以“筑世界植物資源方舟,聚全球植物科學之光,講中國植物文化故事”為愿景,在植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
被子植物(V)單子葉植物綱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慈姑澤瀉鳶尾射干馬藺唐菖蒲蔥洋蔥山丹蒜韭菜黃精 黃花菜寧夏貝母水蔥 水稻小麥大麥 玉米高粱 綬草黃花杓蘭. 毛杓蘭紫點杓蘭凹舌蘭等植物的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儀器、耗材?實體顯微鏡放大鏡鑷子解剖針刀片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實驗步驟 (一)澤瀉科 (Alismataceae)本科約
德科學家發現植物吃植物現象
一種動物捕食另一種動物是我們熟知的自然界現象,那植物吃植物呢?德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一種綠藻就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領。這一發現或可為人類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開拓新途徑。 人們通常認為,只有蠕蟲、細菌和真菌能消化植物中的纖維素,并將其作為用于生長和生存的碳源,而植物則通過二氧化碳、水和陽
利用植物病毒實現植物根系蟲害防護手段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凱斯西儲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生物納米微粒,也是一種植物病毒,能夠更好地將農藥分子傳送到通常無法到達的地下深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納米技術》。 這項科研工作可以幫助農民僅用較少的殺蟲劑就能更好地管理難以對付的害蟲,如寄生線蟲,它們常常破壞土壤深處的植物根
韓國開發植物葉中生產植物脂肪技術
5月26日,韓國農業振興廳報道,開發了植物葉中生產植物脂肪的新技術。以往植物脂肪只在種子中生產和提取,該技術不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種子收獲的條件下,使植物葉中生產脂肪。 該技術的主要內容是誘導種子形成的轉錄因子和只在葉子老化時出現的調節因子相結合,使脂肪儲存到老化葉里。利用該技術儲存到葉里的脂肪
Nature子刊改寫教科書,植物也能吃植物
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和水分,小孩子都知道植物通過陽光土壤和水獲取養分。日前Bielefeld大學Olaf Kruse教授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綠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不僅從事光合作用,還能夠從其他植物獲取能量,該發現顛覆了我們自小學習的教科書理論,有望對開發生物
植物大戰真菌-蛋白竟可繞過“植物防御”?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部(ARS)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小組發現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讓600多種植物中導致白霉莖腐爛的真菌克服“植物防御”。該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對這種名為SsPINE1的蛋白質的了解,可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的、更精確的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攻擊馬鈴薯、
植物所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途徑
為成功侵染植物,病原菌往往通過向植物細胞內注射效應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應。而植物的NOD類受體(NLRs)可特異識別效應蛋白,并激發效應子觸發的免疫反應(ETI)。但在無病原菌侵染時持續激活免疫反應對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是不利的。SUMO化修飾是一種蛋白質翻譯后修飾,影響蛋白質活性、穩定性、相互
菊科植物為何是進化最為成功的植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04.shtm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菊科植物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超強的環境適應性,常被視為在進化上最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遺傳機制尚不明確。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楊效曾團隊和北京大學李磊團隊在權
植物所等發現植物免疫信號新組分
在植物的免疫反應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過向植物體內注射效應蛋白來抑制植物的免疫反應進而增強其致病性,而植物也相應進化出了一類核苷酸結合富亮氨酸重復結構域受體蛋白(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NL
植物細胞結構與植物徒手切片觀察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1. ?了解植物細胞形態的多樣性;簡易染色技術。 2. ?掌握植物細胞的結構和植物徒手切片技術。 3. ?識別和鑒定植物細胞中常見的后含物。 ?實驗材料洋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子植物(V)單子葉植物綱
實驗材料:慈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澤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鳶尾 ? ? ?
紐約植物園編寫地球植物生命目錄
常被越南村民用來編織草帽的棕櫚類植物,依賴于大霧山原始生存環境的許多地衣類,在巴西受到開發和森林采伐威脅的小型灌木,這些植物和真菌都是紐約植物園一年以來所發現和描述的新品種。 為了給全球的植物編目,2011年紐約植物園的科學家們就共命名了81個植物和真菌新種。
植物水勢測定的儀器——植物水勢壓力室
???? 植物水勢是客觀表示植物組織水分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作為指導合理灌溉的重要生理指標。在現代農業科研和生產指導中,植物水勢的測定需求越來越高,為 滿足需要,植物水勢的測定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和優化,并最終以儀器的形式展現在了用戶的面前,那么植物水勢測定的儀器是什么?它就是植物水勢壓力室。???
菊科植物為何是進化最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超強的環境適應性,常被視為在進化上最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遺傳機制尚不明確。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楊效曾團隊和北京大學李磊團隊在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題為“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 a unique nitrogen-c
植物細胞結構與植物徒手切片觀察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1. ?了解植物細胞形態的多樣性;簡易染色技術。2. ?掌握植物細胞的結構和植物徒手切片技術。3. ?識別和鑒定植物細胞中常見的后含物。?實驗材料洋蔥青辣椒紅辣椒馬鈴薯塊莖鴨跖草菠菜葉山楂番茄麥粒蓖麻扁豆花蘋果種子根試劑、試劑盒甲基藍堿性紫間苯三酚酒精氫氟酸蒸餾水儀器、耗材顯微鏡解剖鏡刀
植物水勢壓力室對植物水勢的測定
植物水勢壓力室是用于測定植物水勢(Ψ)和它的組成成分及壓取木質部導管汁液供成分分析用的一種儀器。可用它研究植物的水分關系和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植物水勢壓力室適用于植物生理學、生態學、農學、林學及牧草等研究。據此指導作物及林草的合理用水和抗旱育種工作,是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儀器之一。它操作簡便、快速,適
蕨類植物鑒定實驗——蕨類植物鑒定
實驗材料石松標本卷柏(或中華卷柏)臘葉標本石松莖橫切片石松卷柏抱子葉穗縱切片問荊(或節節草)新鮮葉片(或臘葉標本)蕨臘葉標本蕨地下莖橫切片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或永久封片)蕨原葉體裝片常見蕨類植物的標本儀器、耗材顯微鏡解剖鏡放大鏡鑷子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培養皿滴瓶實驗步驟(一)石松亞門 Lycophyt
植物也有“左撇子”?
周衛明從內蒙古烏海市烏達煤田采集的纏繞化石標本。圖A系第一塊化石,圖H系第二塊。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 兩年前的11月,周衛明與合作者從最低氣溫零下20攝氏度的內蒙古烏達煤田,帶回了一批植物化石標本。周衛明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工作,當時他并未意識到,這批標本中
植物水勢儀
Psypro水勢測量系統由Psypro水勢測量記錄儀與相匹配的系列傳感器(樣品室)組成,用以在實驗室或野外快捷、方便地測定土壤或葉片的水勢。該系統可以自動測量、記錄和存儲數據。具有數字顯示功能。同時可連接最多8個樣品室。 Psypro數字水勢測量系統是一個內含電子系統的,通過熱電偶傳感器來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