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新一期的冷泉港實驗方案《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發布。本期主要聚焦了雙光子成像、淋巴管造影以及CLIP技術。 1. CLIP (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NAs Bound by a Specific Protein 這篇protocol改編自《RNA: A Laboratory Manual》一書,作者是Robert Darnell。 連坐(guilt by association)仍然是在生物學過程中分配功能的一個有力證據:與特定RNA結合的蛋白很有可能調控了RNA的命運和行動。為了解RNA功能,我們有必要檢測這種關聯,而交聯免疫沉淀(CLIP)技術就是一種有力工具。 CLIP的具體過程如下:利用紫外線讓RNA結合蛋白與它們的RNA靶點共價交聯,......閱讀全文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近日揭曉。高星、羅俊、孫強、林鳴、馬宗義、趙衛、曹則賢、劉自鴻、徐立、張昌武等10人當選。 這項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志共同主辦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8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知識英雄”。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
計算神經科學:影響廣泛的前沿科學 無論是簡單的知覺、行動,還是復雜的情感、思維、學習、決策,都來自于我們的大腦。大腦是最復雜的生物器官,也是最神秘的“計算機”。即使今天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Nebulae今年排名世界第二),在重要的智能方面也不及人腦。了解大腦的生物學原理,包括從遺傳基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提到在體小動物神經成像,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鈣離子熒光探針局部注射或遺傳鈣指示劑(如Gcamp家族)結合雙/三光子顯微鏡的經典在體成像組合。 隨著基因改造技術的突飛猛進,通過病毒轉染和轉基因技術,在神經元內源性表達“基因編碼類鈣指示劑(genetically encoded calcium ind
3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攻破量子加密技術可能并不需要什么神兵利器,因為量子加密技術本身就存在物理缺陷。報道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組的一篇尚未正式發表的工作。 3月14日,清華大學王向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量子研究者撰文解釋了量子加密技術的破綻到底在哪里。他們指出,雖然現實中量子通
繼2012年和2013年獲得王大珩光學獎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傳鋒不久前又站在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上,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言。 在“找到自己喜歡并適合的事”的過程中,李傳鋒的科研道路頗為曲折。 以“玩”的心態做科研 李傳鋒酷愛物理,1990年高考
中國科大 李傳鋒教授 一向謙遜低調的青年學者李傳鋒教授近段時間連獲大獎,繼去年獲得王大珩光學獎之后,今年又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在剛剛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上,他又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言。 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土著”教授,李傳鋒是同事眼里的“好學生”、“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研究成果于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自然》雜志的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在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中,能夠遠距離傳輸宇航員的傳輸儀讓人印象深刻。在最近一項研究中, 美國普渡大學李統藏教授和清華大學尹璋琦博士提出把低溫冷凍的微生物放在一個電機械振子上來制備活體生物的量子疊加態, 并實現其內部狀態和質心運動的量子隱形傳態。 微生物的量子隱形傳態示意圖。利用隱形傳態能夠把
“他們使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而也是整個中國,牢牢地在量子計算的世界地圖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曾這樣評價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領導的團隊。 潘建偉的團隊是中國科大量子調控領域四個主要團隊之一。所謂量子調控,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去操縱光子、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的狀態和相互作用
登上美國《科學》雜志封面——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就像是一個隱喻,來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從太空發出兩道紅色的光,看上去像極了漢字里大寫的“人”字,這幅景象被當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國知名學術期刊雜志《科學》上。這一次中國科學站到了世界面前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是一種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所發現的拉曼散射效應,對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并應用于分子結構研究的一種分析方法。今天分享一些問答集錦,希望對你有幫助。一、測試了一些樣品,得到的
動態光散射(DLS)是一項用于蛋白質、膠體和分散體的極具價值的粒度測量技術,其應用范圍可輕松擴展到1nm以下。本文中,馬爾文儀器公司產品營銷經理Stephen Ball將向您介紹DLS的工作原理,并就購買光散射系統時的關注事項為您并提供一些專業建議。 
又是一年將盡,到了盤點的時候,且看《科學美國人》評選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機器:運動受損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時候,當艾瑞克?索拓用思維直接指揮機器手臂將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體瘋狂了。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但背后的技術,是在他大腦中植入的一種電極芯片,這種芯片既昂貴又具有侵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今日,《質譜學報》出版“質譜儀器研制專輯”,本專輯由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組織,共有全國十余家重點單位和課題組,發表了關于質譜研制的研究論文和綜述。楊芃原教授為該專輯作序題為:質譜技術是國家戰略核心技術。 楊芃原在序言中指出:據報道,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高端檢驗檢測設備以進
——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研究課題自述選粹武創蔡瑞初吳寶劍徐振林周小平 編者按 2014年是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實施的第三年,至今共資助97名杰出青年。資助經費為100萬元/人。 廣東省杰青從實施開始,培養方向就定在貼近服務廣東發展的戰略目標、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在全國首創培養35周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盡管瑪雅日歷預言2012將是世界末日,但人們的生活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這一年,諸多大事仍將輪番上演,為人類歷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日,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列出了2012年我們應該了解的10大智慧新理念。包括:中微子超光速實驗將接受新一輪的檢驗;美國總
隨著超短脈沖激光的發展,Tabak等人提出了激光聚變“快點火”方案。根據該思想,用超短脈沖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超熱電子點燃熱核燃料是一個可行的途徑。因此在強場物理的研究中,超熱電子的能量、產額和發射方向等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超熱電子與靶的作用中產生的硬X射線或γ射線已成為獲取超熱電子信息的
投資建議質譜發展有望開啟IVD行業發展新篇章。近年醫院旺盛的檢測需求與IVD企業增長放緩形成鮮明對比,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兩票制下渠道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認為兩類企業能在大浪淘沙中勝出,一類是優質渠道掌握者,一類是高新技術開拓者。質譜作為臨床檢測中逐步興起的高端領域,代表后者的聲音,未來有望為中國I
10年前,施一公在清華的實驗室剛剛啟動,開始第一個科學實驗。如今,他的實驗團隊于2015年發表的RNA剪接體結構已經登上了國際經典生物化學教科書的封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2006年當我決定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位全職回國時,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頭看,再沒有人會懷
0 引言 氮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因此近年來氮氧化物的監測與治理等研究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化學發光法檢測技術是基于NO能與O3能發生化學發光反應,且發光光強與NO的濃度成正比,而NO2是通過(鉬)轉換室轉換為NO再進行檢測。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教授李朝暉、中山大學教授余思遠等合作,首次實現公里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于3月12日發表在國際光學期刊Optica上。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
南京高校科教資源豐厚,人才薈萃,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為將南京建成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7月11日,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20家駐寧高校科研院所簽署協議,推進科技創新深度合作。新學期開學,本報推出“高校‘曬’寶”欄目,讓“寶山”中的科研“寶貝”閃亮登場,以期引起各區、相關部門以及
一、質譜成像技術簡介 成像質譜(IMS)是一種非常靈敏的分子成像技術,可提供組合的分子信息和空間分辨率。它允許從組織切片、單細胞或其他物質表面直接鑒定和定位化合物分子。成像質譜研究的核心特點是質譜儀的高靈敏度、技術的無標簽性、對肽和蛋白質的成像能力,以及從個體水平(幾百微米)到細胞水平(幾十納
——走進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 年 5月 7 日,由生物醫藥領域中心、北京師范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百家重點實驗室進千家企業”(以下簡稱“百進千”)——走進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