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8月8日至12日,第三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暨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開。 郭可信先生培養的81級碩士生、現紐約大學教授王大能是這項活動的倡導者和發起者之一。他回憶說:“郭先生雖然是著名的材料物理學家,但對電子顯微鏡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也有很多思考。由于當時國內條件的局限,他的想法沒能真正實現。如今,郭可信培養的120余名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已致力于電鏡的生物學研究”。 “先生2006年走了,我們希望能夠繼承和發揚他的事業,傳承其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2007年,身居海外的學者與國內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商討,包括我和現任生物物理所副所長、“千人計劃”學者許瑞明等,開始著手在中國開辦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學校,讓材料科學與生物學輪換開班。”王大能補充道。 據介紹,為了給中國青年學子提供更多與國際大師直接交流的機會,這項活動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別在清華......閱讀全文
冷凍電鏡電子晶體學
電子晶體學利用電子顯微鏡對生物大分子在一維、二維以致三維空間形成的高度有序重復排列的結構(晶體)成像或者收集衍射圖樣,進而解析這些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這種方法稱為電子晶體學。其適合的樣品分子量范圍為10~500kD,最高分辨率約1.9?。該方法與X射線晶體學的類似之處在于均需獲得高度均一的生物大分子的
冷凍電鏡電子晶體學
電子晶體學X-ray晶體學與生物電鏡的結合形成電子晶體學,綜合了三維密度圖和傅立葉變換數學理論,這可追述到D.De Rosier和A.Klug對T4噬菌體尾部的螺旋結構的研究工作上[2]。通過獲得已制好的結構規則的二維晶體的高分辨率電子密度圖,我們可以解析出它的原子水平結構,螺旋對稱樣品或二十面體對
冷凍電鏡成像
冷凍電鏡成像冷凍的樣品冷凍輸送器轉移到電鏡的樣品室,在電鏡成像之前,需確認樣品中的水處于玻璃態。由于生物樣品對高能電子的輻射敏感,成像時必須使用低劑量技術(
掃描電鏡成像原理
? 掃描電鏡成像原理???從電子槍陰極發出的電子束,經聚光鏡及物鏡會聚成極細的電子束(0.00025微米-25微米),在掃描線圈的作用下,電子束在樣品表面作掃描,激發出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等信號,被二次電子檢測器或背散射電子檢測器接收處理后在顯象管上形成襯度圖象。二次電子像和背反射電子反映樣品表面微
晶體學成像技術首次揭開激素受體是如何工作的?
許多激素和神經遞質都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來發揮作用,這種方式就可以激活受體促進其旋轉進而在細胞內部發生化學反應,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道中,來自NIH的科學家們利用原子水平成像技術揭示了神經肽激素—神經降壓肽激活其受體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首
掃描電鏡的成像原理
掃描電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當一束極細的高能入射電子轟擊掃描樣品表面時,被激發的區域將產生二次電子、俄歇電子、特征x射線和連續譜X射線、背散射電子、透射電子,以及在可見、紫外、紅
掃描電鏡的成像原理
掃描電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當一束極細的高能入射電子轟擊掃描樣品表面時,被激發的區域將產生二次電子、俄歇電子、特征x射線和連續譜X射線、背散射電子、透射電子,以及在可見、紫外、紅
掃描電鏡的成像原理
掃描電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當一束極細的高能入射電子轟擊掃描樣品表面時,被激發的區域將產生二次電子、俄歇電子、特征x射線和連續譜X射線、背散射電子、透射電子,以及在可見、紫外、紅
透射電鏡成像原理
透射電鏡構造原理透射電鏡一般是電子光學系統、真空系統和電源與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電子光學系統通常稱為鏡筒,是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核心,它又可以分為照明系統、成像系統和觀察記錄系統。下圖是電鏡電子光學系統的示意圖,其中左邊是電鏡的剖面圖,右邊是電鏡的示意圖和光學顯微鏡的示意圖對比。由圖中可以看出,電鏡中
透射電鏡成像原理
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透射電子顯微鏡是把經加速和聚集的電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片狀< 100 nm,顆粒< 2 um),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從而產生立體角散射。圖片的明暗不同(黑白灰)與樣品的原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