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實施或將要實施的國內外法規標準
目 錄 食品農產品 1. 歐盟立法各方就食品標簽新規達成協議 2. 英國食品包裝指導規則PAS 223 已于7 月1 日實行 3. 美國政府責任署要求FDA加強進口海產品監控 4. 美國FDA公布關于進口食品預先申報規定的行業指南 5. 澳大利亞擬修訂澳新食品標準法典1.4.2 條標準 6. 日本對以果子為原料的蒸餾酒類實施自主檢查 7. 日本修訂豆瓣醬的質量標簽標準 8. 南非修訂部分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9. 巴西發布固體飲料制劑技術法規草案修訂稿 10.7 月1 日起越南對食物進口進行嚴格檢查 11.臺灣地區修訂獸藥強力霉素的最大殘留限量 電子電氣產品 12.CMC推遲電池標準IEC 62133 的執行時間 13.美國能源部擬制定機頂盒/網絡設備能效標準 14.美國參議院提議制定紐扣電池安全法案 15.新版歐盟RoHS指令發布 16.歐盟更新跑步機安全標準 17.巴西制定空調、冰......閱讀全文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組織排查塑化劑
近日,針對臺灣地區發現的食品非法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事件,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要求各地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措施,深入排查風險隱患,確保消費者健康安全。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臺灣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檢驗力度,同時加強對其他相關國家、地區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風險監測,凡發現含鄰苯二甲酸酯類物
食品安全專家:白酒塑化劑超標問題由來已久
11月19日消息,今日有媒體報道稱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可影響發育,甚至導致肝癌。對此,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對新浪財經表示,白酒行業塑化劑超標問題由來已久,不管此次酒鬼酒(47.58,0.00,0.00%)是否超標,相關部門和企業都應該對白酒行業塑化劑問題加以重視,給消費
臺灣塑化劑食品安全事件牽連近200家廠商
?????? 據新華社電 臺灣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牽連廠商近200家。新北市檢方28日凌晨申請羈押3人。 據新北市衛生局28日凌晨透露,遭調查搜索的是賓漢香料化學有限公司。檢方查出,該公司制造的起云劑中含有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已經違反食品
酒鬼酒曝出塑化劑超標 再次敲響食品安全警鐘
近日又媒體報道指出,號稱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醞釀湘西千年文化,傳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號稱“無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躋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讓人無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卻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險。酒鬼酒中的塑化劑含量竟然超標高達260%。? 酒鬼酒被指塑化劑超標260%
臺灣塑化劑污染產品過500項 成30年最嚴重事件
塑化劑風波釀臺灣食品安全危機 專家認為堪稱30年來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 臺灣塑化劑風波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最新排查結果顯示,臺北知名的觀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攤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含毒產品或原料。截至29日,全臺可能受污染的產品已超過500項。 臺灣大
AB SCIEX“白酒中塑化劑檢測”專場網絡研討會報告介紹
【背景】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劑超標高達 260%,又有報道稱,酒類協會回應白酒行業塑化劑超標現象由來已久,甚至有的企業產品超標10多倍。但因白酒行業檢驗的國家標準里,沒有塑化劑檢驗這一 項,所以并沒有形成相關規定。輿論一出,一片嘩然,消費者因食品安全問題再次神經緊繃。此事也引起
安捷倫移動實驗室解決六大熱門應用挑戰(一)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環境污染突發事故的發生,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兩大熱點關注話題。在法令法規尚需完善的新興市場,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事件,傳統的實驗室分析很難將監管延伸到源頭,從而實現現場監管;在面對突發的環境污染事故時,傳統的實驗室分析也很難滿足及時在污染現場提供分析
塑化劑成食品安全事件主角 北京水體已受PAEs嚴重污染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即塑化劑DEHP),這個拗口的化學名稱,成為新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角。 在工業用途上,DEHP是塑化劑最主要的一種,被普遍應用于醫用血袋和膠管、驅蟲劑、化妝品、香味品、潤滑劑、潤滑油和去污劑等數百種產品的生產中。 而臺灣地區的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卻將這種塑化劑摻
塑化劑風波再引添加劑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亟需健全
● 食品安全基礎標準應涵蓋食品最終產品安全指標的幾乎所有方面,但目前尚無法完全通過設定基礎標準來覆蓋所有食品產品 ● 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進行管理是主管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近日,臺灣塑化劑風波釀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發后,衛生部發布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公布了新一
臺灣塑化劑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人稱已添加30年
????? 中廣網臺北5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臺灣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安全風波正愈演愈烈,受到這一事件牽連的廠家已經近200家,許多知名品牌的運動飲料、果汁等食品被查出,遭到污染,而且可能銷往其他國家和地區,詳細情況我們要連線的是中央臺駐臺北記者陳怡。 主持人:來給我們介紹一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