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研發:低迷之中有亮點
2013年,防治艾滋病的進步之一體現在疫苗研發上,盡管其現在仍然處于低迷狀態,甚至讓人絕望,但仍有亮點。 對失敗疫苗的總結 在 2013年5月28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美國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免疫反應和病毒學實驗室主任喬治婭?托馬拉薩研究小組,對在泰國進行的不太成功的RV144疫苗試驗進行了探索和總結。研究小組發現,在抗體之間以前未知的一種相互作用阻斷了疫苗的保護效力。 RV144 疫苗能夠誘導特異的免疫球蛋白A,后者會削弱由疫苗誘導的免疫球蛋白G對機體的保護作用。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都是抗體,如果它們競爭結合到HIV 外膜上的相同位點,免疫球蛋白A就會阻斷免疫球蛋白G激活機體中自然殺傷細胞(主要分布于人體外周血中的一種免疫細胞)的活性,也就阻礙了疫苗誘導的抗御 HIV的作用。 因此,疫苗對血液中擁有免疫球蛋白A的志愿者的保護效果不好,而對血液中具有較多免疫......閱讀全文
Nat Commun:天然蛋白可用于設計抗癌疫苗
納米疫苗在治療癌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大規模生產以及質量控制問題導致其臨床應用仍受到局限。最近,來自NIBIB的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技術,將納米疫苗與機體天然清蛋白相結合,清蛋白能夠運送納米復合物進入淋巴結,引發小鼠的抗腫瘤免疫反應。這一突破為納米疫苗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疫苗中N/蛋白含量檢測新方法
??? 疫苗含有被稱為抗原的細菌或病毒的一部分,抗原在被用于制造疫苗之前已經被殺死或禁用,所以它不會讓你生病。抗原是一種物質,通常是一種蛋白質,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以保護自己免受未來實際疾病的攻擊。此外,疫苗還含有其他使其更安全、更有效的成分,包括防腐劑、佐劑、添加劑和疫苗生產過程中的殘留物。疫苗
疫苗中N/蛋白含量檢測新方法
疫苗含有被稱為抗原的細菌或病毒的一部分,抗原在被用于制造疫苗之前已經被殺死或禁用,所以它不會讓你生病。抗原是一種物質,通常是一種蛋白質,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以保護自己免受未來實際疾病的攻擊。此外,疫苗還含有其他使其更安全、更有效的成分,包括防腐劑、佐劑、添加劑和疫苗生產過程中的殘留物。疫苗減少了,
生產減毒疫苗,“蛋白清潔工”帶來新思路
研究人員通過操控病毒蛋白降解,控制病毒的復制能力,將病毒減毒,使其成為潛在的減毒疫苗。但是要實現疫苗的規模化制備仍需要大量的優化和探索。 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病毒最為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2021年《科學》雜志將“下一代疫苗的開發”列為125個前沿科學問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
腫瘤蛋白疫苗預防性實驗——Elisa檢測法
腫瘤蛋白疫苗預防性實驗旨在考查疫苗的靶點是否針對多種抗原,可以覆蓋90%甚至是100%的不同腫瘤亞型患者以及是否能在腫瘤形成之前提高機體的免疫系統。實驗材料小鼠試劑、試劑盒腫瘤蛋白疫苗Elisa試劑盒消毒酒精碘酒儀器、耗材注射器針頭一次性手套剪刀鑷子動物固定架塑料放血管試管血管夾離心機 冰箱 手術器
藥物疫苗中蛋白檢測的TN分析法
背景介紹在藥物疫苗生產中,需要對起始、中間和最終產品的抗原水平進行控制。用以檢測衰減或失活的病毒或細菌數量。由于這些抗原通常由蛋白質組成,總蛋白的分析定量是一種可選方法。《藥典》規定了許多相關方法,其中包括幾種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如Lowry法、Bradford法、BCA法)以及兩種總氮法,即凱氏
首個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批上市
3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準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O細胞)上市注冊申請。該疫苗是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適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COVID-19)。 首個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批上市!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
減毒疫苗小幫手:泛素—蛋白酶體系統
研究人員通過操控病毒蛋白降解,控制病毒的復制能力,將病毒減毒,使其成為潛在的減毒疫苗。但是要實現疫苗的規模化制備仍需要大量的優化和探索。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病毒最為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2021年《科學》雜志將“下一代疫苗的開發”列為125個前沿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
首個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批上市
3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準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O細胞)上市注冊申請。該疫苗是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適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COVID-19)。 首個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批上市!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
我國HPV融合蛋白疫苗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記者29日從國家“863”計劃項目課題組了解到,我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融合蛋白疫苗”研發取得重要進展,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融合蛋白疫苗”項目為國家“863”計劃項目,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的幾十位專家和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