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創新已經真正從頂層理念化為全民行動,深深融入我國經濟脈動。而點燃我國創新引擎的,正是有力又靈巧的改革。 有力,體現在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改革目標的堅定。“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圍繞創新驅動的改革舉措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比如,針對科技計劃管理長期存在的“九龍治水”、“碎片化”等問題,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政府不再直接管項目,而是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再如新修訂實施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從法律層面上掃清了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障礙,為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添油加力。這些直擊不同難點、痛點、堵點的改革,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那就是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 靈巧,彰顯于對“市場”之手的運用和“人才”之力的重視。比如鼓勵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和技術創新需求來創辦眾創空間,使眾創空間培育出的新企業、新產品能快速得到應用和推廣。再如,發揮企業和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重要......閱讀全文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2014年12月13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召開不久。 這天傍晚,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他從鎮江驅車近100公里,踏著夜色來到這里。 習總書記與科技人員親切交談說,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要深入推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力量的對比,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謀劃創新驅動發展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創新驅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抓好今年各項經濟工作,就要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邁大步,以全面創新點燃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引擎,以深化改革為全面創新拓寬道路。 今年是穩增長調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人類文明百舸爭流。如果說,現代化在18世紀是一股世界潮流,在19世紀是一種社會追求,到了20世紀則成為一個國家的首要目標。進入21世紀的中國,現在恰恰處在現代化進程承前啟后的轉折點上。 2020年,我國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到205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非糧生物質能源技術攻關進展顯著,甘蔗糖蜜乙醇發酵節能減排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鑄造世界上直徑最大的2219合金鑄錠,滿足航空航天鋁合金H含量要求……2014年,廣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敲響鏗鏘鼓點,唱響時代強音。 圍繞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廣西將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以改革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 〔2015〕40號文(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
今天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匯聚北京,出席莊嚴盛會。 兩會是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在這個為期兩周的政治季,中國將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成果,部署新一年的重點工作。今年是中國的三個重要“之年”——“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 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 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以構建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51.shtm 哈佛大學醫學院8位博士后歸國創業,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合影。新華社發 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內,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展示頭戴顯示器Royole-X。新華社發
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7月10日,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河北的決定》,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
在“十三五”開局之際,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第一個針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綜合性文件,《意見》的出臺,讓我國人才事業發展再次站在新的起點。至此,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大幕迅速拉開。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聚焦創新驅動,突出“高精尖缺”,著
寧波是“一帶一路”關鍵物流節點和綜合樞紐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對寧波的發展寄予厚望,指出“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開放是寧波最大的優勢”。在新的國家戰略下,寧波迎來了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新機遇。寧波提出,要充分利用港口這一稟賦,打造港口經濟圈,就必須依靠創新驅動,
2015年11月中國科協聯合工信部、北京市政府舉辦了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圖為一位參觀者在同機器人握手。 “‘十三五’規劃建議把創新發展排在新發展理念之首,并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國科協最大的
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改革攻堅論,是習近平總書記關
3月5日(星期三 )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李克強: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任務艱巨而繁重。面對世界經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如何進一步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如何進一步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供給,服
我國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已發生重大變化,2015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43萬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題為“科技改革與創新發展”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資源配置、計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重大舉措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持續努力,
①夢之墨液態金屬打印機和它打印出來的電路。②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③有著“新材料之王”稱譽的石墨烯。 北京,五四大街29號,在一片繁華鬧市之中,曾為北京大學舊址的紅樓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國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時刻,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先驅們集聚在這里,高喊“德先生”與“賽先生”(民主與科
歷史在這里交匯,又在這里遞進。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中國“火藥王”王澤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共同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握住兩位大獎得主的手。 如潮的掌聲,是對復興大道上科技成就的禮贊,也是對中國堅定走創新之路的共鳴。 40年前,同樣如潮般的掌聲曾在這里響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科技進步和創新已經成為決定成敗的“勝負手”。 當前,海南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也處在加快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全面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黃金機遇期。 作為科技管理部門,如何用新思路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強勁的發展動力?近日,科技日報記者采訪
5月,即將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將人們的目光聚焦“中國創新”。 40年前,全國科學大會一聲春雷,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2年前,“科技三會”的召開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總有一些時刻,值得被永遠銘記。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13億多中國人民接續奮斗,開啟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啟了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引擎。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支持“雙創”的優惠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穩增長、促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