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稱熊膽功效尚無法替代
連日來,“活熊取膽”在中國掀起強烈風波,身陷輿論漩渦的歸真堂開放熊場參觀依舊未得到公眾的“寬恕”,“活熊取膽”引發了公眾對瀕危動植物入藥的爭議。貴重而稀缺的動物中藥材生存在倫理道德與中醫藥學的夾縫中,其出路何在? 在歸真堂、中國中藥協會、亞洲動物保護基金輪番在媒體上或解釋、或質疑后,昨天(3月4日),在全國政協第一場小組討論會結束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首度對此事進行正面回應,我國名貴的野生中藥材效果目前無法人工替代。他表示,在加強對瀕危動物保護的同時,將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解決中藥材需求問題,同時,科技部門也將加緊研究熊膽等名貴藥品的替代品。目前尚無熊膽替代品 記者:“活熊取膽”事件您怎么看?中藥材中是否必須加入動物成分? 王國強:這件事應該好好聽聽專家意見,動物藥和名貴藥材有上千年的歷史,并非現在才有,虎骨、麝香、犀角、羚羊角等名貴藥材,到目前為止,其臨床功效尚無法替代,這是事實。 記者:熊膽是否有......閱讀全文
專家稱人工熊膽有效成分質量高 可取代活熊取膽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本周中國中藥協會召開媒體溝通會,表示熊膽制品不可替代,即便人工熊膽研究成功,和天然熊膽在臨床上仍有差異,而今天人工熊膽項目負責人表達了不同看法。 早在1983年人工熊膽的研究就已經立項,沈陽醫科大學原副校長人工熊膽課題研究小組負責人姜琦介紹了這個項目的的研究過
專家稱人工熊膽有效成分質量高可取代活熊取膽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本周中國中藥協會召開媒體溝通會,表示熊膽制品不可替代,即便人工熊膽研究成功,和天然熊膽在臨床上仍有差異,而今天(2月20日)人工熊膽項目負責人表達了不同看法。 早在1983年人工熊膽的研究就已經立項,沈陽醫科大學原副校長人工熊膽課題研究小組負責人姜琦介紹了這個
“活熊取膽”爭議該休止了
在高度文明的當今時代,保護動物早已成為多數國家、多數人的共識。毫無疑問,我們中國人是支持保護動物的,正因為如此,當有人在網絡上提出了反對“活熊取膽”之后,立即引來了廣泛關注。在此,筆者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反對虐待動物,但也堅決反對不實新聞的傳播。 2006年1
中藥協稱“活熊取膽”對熊無害 考慮開放養熊場
記者從中國中藥協會獲悉,今日下午,力挺“歸真堂”的中國中藥協會將就“活熊取膽”這一熱點話題召開“溝通會”。中藥協表示現代的取熊膽汁方式對熊無害,NGO組織表示質疑,希望參觀養熊場進行見證。 動物基金照片被指過時 2月1日,證監會公告了一批排隊上市企業的名單,歸真堂位列其中,處于“落實
“活熊取膽”事件追蹤:沒有一個熊的膽囊正常
“黑熊真的不舒服” 亞洲動物保護基金呼吁盡快淘汰養熊業 無管引流活熊取膽汁真的“舒服”嗎?恐怕這真是“誰痛誰知道”。針對當前陷入輿論漩渦的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慈善組織亞洲動物基金昨天在京召開媒體溝通會公開表示,養熊業殘忍程度令人發指,呼吁盡快禁止養熊業。 “沒有一個熊的膽囊正常
如何終止“活熊取膽”:研制替代產品迫在眉睫
在3月29日由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它基金)發起的“首屆亞洲黑熊論壇”上,它基金秘書長張小海對取締活熊取膽所需的費用算了一筆賬,結論是,約需要120億元。 這筆錢包括購買黑熊、補償養殖黑熊的投資、補償下崗養熊工人、藥品藥號補償以及未來黑熊的照料產生的費用。據測算,中國目前還有約3
歸真堂活熊取膽開放首日拒絕抵制方入場
取膽汁的針及消毒用具。 取膽開放日抵制方遭拒 □被取膽黑熊只顧進食 □工作人員皆稱“借調” □鼎橋現身力挺歸真堂 昨天,歸真堂如約開放黑熊養殖基地供媒體參觀,隨后舉辦了一場陣容強大的專家說明會,其間插曲頻出,歸真堂機構投資者之一鼎橋創投代表意外出場力挺歸真堂上市,參觀受
中國學者致信《自然》呼吁停止“活熊取膽”
4月26日,北京林業大學等三名中國學者致信《自然》雜志,呼吁政府禁止飼養黑熊和“活熊取膽”。 目前,中國飼養了大約1萬只黑熊,來獲取膽汁制造中藥。歸真堂“活熊取膽”事件曝光后,在中國國內激起了一波譴責浪潮。 “活熊取膽”多采用無管引流技術,利用熊自身組織通過小手術制造引流管道;采膽汁
“活熊取膽”再起風波 相關產業去留兩難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從朝鮮引入我國以來,活熊取膽就一直處于爭議的風口浪尖。一方面,人們指責這種方法過于殘忍,是對人類文明的污辱;另一方面,這種技術的出現確實解決了部分中成藥的原料難題,幫助一些農民養殖戶擺脫了貧困。近日出現的歸真堂事件再次引發了全社會對活熊取膽的廣泛關注
活熊取膽企業產品僅兩種為藥品 藥企身份存疑
圍繞從事活熊取膽的福建企業歸真堂上市的爭議風波未平,記者在進一步的調查中發現,歸真堂出品的熊膽產品疑點重重,其中大部分產品并非藥品。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國內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膽,但其根本原則是“熊膽入藥”,如果廠家并非把熊膽“入藥”而是挪作他用,毫無疑問應予嚴格限制。 國家食品藥品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