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校園頻頻發生因感染"諾如"病毒引發食物中毒的現象。日本新華僑報網20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這與日本人習慣吃生食,且日本學校都是集體供餐等有關。文章同時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相關教育部門未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種侵害人體消化系統的傳染性病毒,由"諾如"病毒引發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文章指出,近年來在日本,每年冬季都會爆發由"諾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而且日本的中小學校、幼兒園每每都會淪為"諾如"病毒肆虐的重災區。 2012年11月,日本福岡市有一所幼兒園的26名孩子集體感染"諾如"病毒,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而2013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期間,千葉縣流山市內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共有89名3~6歲兒童出現腹瀉和嘔吐癥狀,抽查5名兒童,其中3人體內被檢測出"諾如"病毒。前不久,千葉縣市川市某小學里,包括學生和教職員總有約200人出現嘔吐和發熱癥狀。保健所為33名......閱讀全文
一場餃子引發的風波 一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情緒的集體爆發” 一場危機應對下的“兩國關系試金石” 共同社通過電話進行了一項全國民意調查。75.9%的受訪者回答“今后將不買中國食品”。 “中國食品在日本名聲不好,其實非常冤枉。”俞天任認為,這是中國國內頻頻發生假冒
四年前的日本大地震,您可曾淡忘?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使得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日貨、特別對來自核泄漏污染縣區的食品和農產品采取了禁止進口措施。近日,臺灣爆出有人將日本核污染區食品違規輸入臺灣并銷售,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隨后,浙江溫州也發現了類似問題。羊城晚報記者提醒消費者,購買日本進口食品要仔細查看
受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影響,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宣布禁止進口部分日本食品。記者昨天走訪廣州街頭售賣日本食品的小店和大型超市發現,很多商家都“變調”派定心丸,有的說食品產地已轉到其他國家,有的平時從不提“國產”二字現在也積極亮出真身說是“日本品牌中國生產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食品質量與安全關系到人類的健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因此.發達國家政府紛紛采用技術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對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進行有效監控。 目前世界各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等均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約上演。晚會曝光了跨境電商平臺以及跨境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銷售涉嫌來自日本核污染地區的包括奶粉、麥片、大米、酒類等食品,其中有網紅麥片——卡樂比麥片。此外,知名品牌無印良品也位列其中。那么,南寧是否有涉及日本幾個核輻射縣生產的食品在銷售?16日,青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
2008年3月,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受文表示,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非常迅速的。 就中日食品貿易而言,中國食品的1/4出口到日本的市場。根據日本方面的統計,日本16%的進口食品來自于中國市場。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食品貿易是互補的,中國
今年1-2月我國對日食品出口大幅下降 食品安全問題呈現擴大化趨勢 據海關統計,今年1-2月我國出口食品423.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6.8%。在我國食品總體出口平穩增長的情況下,日本作為當前我國食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規模僅次于東盟和香港,出口卻呈現大幅下降態勢。今年1-2月我國
《日本產經新聞》7月26日訊,據厚生勞動省“2011年度進口食品監測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日本自中國進口食品項目約63萬項,其中抽檢項目有11萬項,抽檢率達17.6%,是進口食品前五位國家中最高的,而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的僅278項,占0.25%,是前五位國家中最低的。美國、法國、泰國和
2010年2月,日本共發布從我國進口食品扣留通報29批次,其中與食品接觸材料產品不合格通報共14批,幾乎占了當月通報總數的50%,與食品接觸類材料產品的通報批次與占總通報數的比率均創了歷史最高記錄,需引起有關出口企業的高度重視。一直以來,日本扣留我國食品列表關注的重點是食品與進口食品添加劑,2008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值此中國實施《食品安全法》之際,研究其它世界強國在相關方面的成就及實施過程中如何落實法律也有現實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英國:立法與監管齊下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并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一,其體系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
一、海藻酸鈣(又名褐藻酸鈣) (一)背景資料。海藻酸鈣是從海帶(Laminaria)、巨藻(Macrocystis)、泡葉藻(Ascophyllum)等褐藻類植物中提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委員會、日本厚生勞動省、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等批準其作為增稠劑用于食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
記者昨天從國家質檢總局獲知,質檢總局已發出通知調整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措施,對日本山梨、山形2個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予以解禁,允許進口。 質檢總局稱,根據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對周邊地區食品、農產品的污染現狀,總局決定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措施做出調整,允許日
2017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日本核污染區食品在中國部分超市及電商平臺銷售,這一事件引起了長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視。16日,長春市食藥監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食藥監部門加大對進口、特別是來自日本的食品的監管力度,對商場、超市內銷售的日本食品進行清查。截至目前,我市暫未發現日本核污
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爆出重大丑聞-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生產的冷凍食品被查出含有大量農藥。日本媒體稱,全日本范圍內已有超過500人因食用問題食品而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目前問題食品的回收工作進展緩慢。 日本《每日新聞》7日稱,出事企業是大型食品企業瑪魯哈日魯(總部位于東京),該公司位于日本群馬
針對中國產餃子中毒事件,日本兵庫縣警方5月29日宣布,從高砂市受害的3人吃過的餃子托盤上殘存的餃子餡(韭菜)中,檢出的有機磷系殺蟲劑甲胺磷,是韭菜的殘留農藥基準的約4.4萬倍。如果將其換算成這盤餃子中每個餃子所含甲胺磷的量的話,則是日本內閣府所規定的一天攝取容許量的約1100倍的。因此,警方認為這是
隨著整個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注重生活品質與食品安全問題同時, 也日益重視食品接觸材料( FCM, Food Contact Materials) 的安全性。近年來, 國際上由食品接觸材料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發達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盟國家以及美國越來越關注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不斷出
連日來,日本福島核輻射災區食品被發現在篡改產地標識后違規登臺,這一食品安全疑慮尚未平息,島內又爆出一些藥廠涉嫌違規使用工業用材料來制造藥品的消息,再次震動社會。 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3日舉行記者會,痛批輸臺食品篡改日本產地標識讓人食不安心,而黑心藥品則讓人“吃東西壞了肚子,吃藥卻又
日本是中國食品最大的進口國之一,很難想象日本能夠沒有中國食品。中國食品危險嗎?其他國家進口的食品安全嗎?如果不冷靜地分析,就會認為能夠安心吃的食品所剩無幾,將引起全國市場的混亂。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公告,今年4月份違規的
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日前公布《關于調整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對周邊地區食品、農產品的污染現狀,經過風險評估,決定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對目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措施做出相應調整。 通知全文如下:關于調整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檢驗
近期,海關總署公布了2018年12月未準入境食品信息,全國海關共檢出安全項目不合格食品106批,其中,由日本朝日集團食品株式會社生產的24批和光堂嬰幼兒谷物輔食因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上榜”。 24批和光堂輔食未準入境 海關總署信息顯示,2018年12月未準入境的食品來自19個國
日本內閣會議5日通過“食品標識法案”,并于當天提交國會。日本現有的“農林規格法”、“食品衛生法”及“增進健康法”等法律都涉及食品標識的管理,存在規定交叉重復、標準不一等情況。日本政府擬通過新法,統一食品標識管理,更有效地保證食品安全 日本新擬定的“食品標識法案”目前已經提交給國會,有望在本屆國
食品伙伴網訊 雖然政府不斷強化食品安全管理,但食品事故還是時而發生。如果發生食品事故,為保護消費者安全和防止危害擴大,企業不得不召回問題食品。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近幾年每年的食品召回件數約為1000件左右。即2016年1月到10月底所召回食品事故件數為903件,2015年同期食品召回件數為
3月26日,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布消息說,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此前一天,國家質檢總局通報,我國發現兩名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東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輻射放射性異常;日本近日也連續報告一些地方自來水及原奶和蔬菜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針對
甜蜜素,多么好聽的名字,對于不了解它的人來講,也許會望文生義,它像糖果那樣甜蜜?其實不然,對于從事生產出口日本相關食品的企業來講,它帶來的不是"甜蜜",而是"苦澀"。 甜蜜素,其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 996及增
日本廢棄牛排非法流通事件已發酵了一個月,日本環境省2月15日發表消息稱,對全日本115自治團體的1802個產業廢棄物處理業的調查中均未發現非法倒賣產業廢棄物現象。震驚全日本的非法倒賣廢棄物事件已確定為DAIGO的個別行為,而非該行業潛規則。 據DAIGO交代,倒賣廢棄食品的起點是2011年
飼料價格突破歷史紀錄,促使循環利用商店和餐廳過期食品成為應對手段。在日本,面對強勁市場需求,過期食品再利用成為新興產業,前景看好。 回收利用 日本每年處理大約2000萬噸剩余食品,大約5倍于2007年援助全球貧困人口的糧食數量。過期食品大多來自嚴格執行衛生標準的商店或餐廳,意味著食物必須當天售完
■ 12地食物禁止進口 即日起,我國擴大禁止從日本進口食品、農產品的品種和產地范圍,禁止地區從此前規定的日本5個縣擴大到日本山形縣、長野縣、東京都等12個都縣。 禁止品種范圍均有擴大 國家質檢總局昨天發布公告,鑒于日本核泄漏事故對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影響程度
“二00七年,根據有關統計,中國輸日食品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點八一。”在今天上午舉行的介紹日本水餃中毒事件調查進展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魏傳忠說。 據介紹,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二00六年,日本自中國進口食品的合格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四二,是日本
3月27日,技術人員在黑龍江東寧縣老黑山鎮移動輻射監測點調取電離室數據。 衛生部昨日發布《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答問》稱,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危害。 環保
日前,通過采訪日本兩家大型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記者親身感受到日本食品企業以“食品安全是企業生存之本”為宗旨,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根據消費者需要提供服務。 記者日前分別采訪了日本最大的食用油企業日清奧利友公司和日本食品業巨頭味之素集團。日清奧利友公司創立于1907年,味之素集團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