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嚴峻性數千年未見
在未來幾十年里,所有地區的氣候變化都將加劇;極端高溫和降水事件將越來越頻繁……日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一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引發廣泛關注。自第五次評估報告以來,全球氣候發生了哪些變化?究竟該如何應對?就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 氣候變化范圍廣、速度快、強度大 報告顯示,近年來,升溫幅度大,2011—2020年平均溫升相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增高了1.09℃,2001—2020年較工業化前增暖0.99℃。可見,氣候正在迅速變暖,而且是全球性的。 “這種增暖相當于全球每個地方都要升高1℃左右,而且陸地上增暖要遠遠大于海洋。”翟盤茂說。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986—2005年較工業化前增暖0.61℃,此次評估報告訂正為0.69℃。為何兩次報告評估的溫升相差0.08℃?翟......閱讀全文
美國民調: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有關
兩位少女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處國家公園里做日光浴。 美國日前公布一項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今年的暖冬、去年的酷暑及其它一些氣象災難都是因為全球變暖所致,民眾對氣候變化的憂慮越來越盛。 本次調查研究者之一、耶魯大學的安東尼?萊絲洛威茨(Anthony?A.?Leiserowitz)表
全球氣候變化無常 “極端天氣”誰之過?
這是1月4日拍攝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城市羅克漢普頓遭洪水侵襲的地區。 近一時期,世界各地氣候變化無常。澳大利亞東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蘭州,洪水似“內陸海嘯”,奪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蹤,使布里斯班等數十個城鎮成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維多利亞州,先
科學家稱全球變暖為極端天氣幕后黑手
一場名叫“哈布沙暴”沙塵暴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肆掠。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8月2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的發生引起了人們強烈的關注與重視。科學家們認為,雖然惡劣天氣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但是全球
專家:極端氣候頻發與全球變暖有關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人與氣候”。伴隨寒潮、高溫等“百年一遇”字眼頻頻出現,公眾對氣候異常愈來愈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稱,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的嚴重性、持續性以及發生的地理范圍,趕上甚至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極端天氣為何多發?我
全球變暖間斷減緩極熱天氣增加
據路透社消息,來自瑞士、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日前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稱,雖然近15年全球變暖的速度有所放緩,但極熱天氣仍在增加。極熱天氣是氣候變化引起的嚴重后果之一,會導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糧食作物減產、水資源過度發電等問題。 2010年熱浪曾導致俄羅斯逾5.5萬人死亡,當
極端天氣不再是“極端”事件
讓英國氣象局科學家斯蒂芬·貝爾徹教授沒想到的是,“在自己職業生涯中就能看到英國出現40攝氏度高溫紀錄”。事實上,從歐洲到北美,整個北半球今夏都已遭異常高溫天氣襲擊。 科研人員警告說,極端天氣不僅是天災,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禍。從歐洲多地比預期更快創下紀錄的高溫,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越發頻繁的山火……
極端天氣頻現 霧霾籠罩城市 怎樣應對氣候變化
金沙江上游雪山群雪線上升,冰蓋萎縮和消融明顯。 夏季高溫熱浪剛過,東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又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隨后臺風頻繁生成和登陸,而各地霧霾天氣更是不時發出高級別預警。越來越多的城市、城鎮正在遭到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而不斷推進的城鎮化也在加劇氣候變化,因為城市已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主
香港天文臺預測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密出現
3月18日,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預料,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今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趨于頻密,故提醒香港市民要保持警覺。 當天,岑智明在香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上述的預測。岑智明表示,全球天氣變化速度快和不均勻情況持續,例如香港近期錄得溫暖氣溫,但歐洲、北美洲和內地的冬天氣
極寒天氣肆虐美國中西部地區
1月30日拍攝的極寒天氣中的芝加哥。1月28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阿普爾頓,一對父子清理積雪。 核心閱讀 從1月28日開始,來自北極的一股強大寒流席卷美國中西部地區。連日來,全美有22個州出現零下18攝氏度以下低溫,受影響人口超過1.4億。分析認為,美國近期遭遇寒潮,不代表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中止或
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可控嗎?
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3月,異常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6月以來,美國持續高溫使約9000萬人處于高溫警報下;7月,歐洲多國氣溫突破歷史極值,葡萄牙一度出現47℃高溫。在中國,入汛以來,南方多地降雨量打破歷史紀錄,北方熱浪將氣溫推至40攝氏度以上,全國有2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歷史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