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教授開發完成國際上首個黑色素瘤基因數據庫
黑色素瘤是皮膚以及其他器官中黑素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其發病風險與長時間紫外線照射有關。對于發生轉移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來說,五年存活率不超過10%。作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黑色素瘤的致病分子機制尚未完全弄清楚。先前研究表明在黑色素瘤病人中約有37~50%是BRAF基因突變,13~25%是NRAS基因突變。目前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加快了黑色素瘤中相關致病基因的鑒定發現。但是目前這些相關基因信息散落在不同的文獻之中,缺乏有效手段對這些信息進行可持續的整合和維護更新。 MGDB目前收錄了527個黑色素瘤相關基因,包括422個編碼基因和105個非編碼基因。對于數據庫中收錄的每個基因,用戶可以獲得相關的基本信息、基因表達、甲基化、突變水平、蛋白質相互作用、參與的生物通路以及相關藥物等方面的注釋信息。該數據庫界面友好,提供了簡單檢索、文本檢索、基因名檢索以及染色體檢索等多種檢索方式,用戶可以通過在線的幫助文檔快速了解如何......閱讀全文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MTOR基因
雷帕霉素(mTOR)的哺乳動物靶標,也稱為雷帕霉素和FK506結合蛋白12-雷帕霉素相關蛋白1(FRAP1)的機制靶標,是人類中由MTOR基因編碼的激酶。 mTOR是蛋白激酶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關激酶家族的成員。 mTOR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并作為兩種不同蛋白質復合物的核心成分,mTOR復合物1和m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MERTK基因
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MER是人類中由MERTK基因編碼的酶。 該基因是TYRO3 / AXL / MER(TAM)受體激酶家族的成員,編碼具有兩個纖連蛋白III型結構域,兩個Ig樣C2型(免疫球蛋白樣)結構域和一個酪氨酸激酶結構域的跨膜蛋白。。 該基因的突變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吞噬途徑的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GNAS基因
GNAS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號轉導蛋白,主要功能是在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途徑中,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導致cAMP水平的升高,參與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MITF基因
該基因編碼一個轉錄因子,包含堿性螺旋環螺旋和亮氨酸拉鏈結構特征。調節黑素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的分化和發育,并負責黑素生成酶基因的色素細胞特異性轉錄。該基因的雜合子突變引起聽覺色素綜合征,如Waardenburg綜合征2型和Tietz綜合征。另外,還發現了編碼不同亞型的剪接轉錄變體。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BRAF基因
該基因編碼蛋白屬于raf/mil家族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參與調控MAP/ERKs信號通路,在細胞分裂、分化和分泌起重要作用。BRAF基因的突變與各種癌癥相關,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結直腸癌,惡性黑色素瘤,甲狀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TERT基因
端粒酶是一種核糖核蛋白聚合酶,通過添加端粒重復序列TTagg來維持端粒末端。這種酶由一種具有逆轉錄酶活性的蛋白質成分(由該基因編碼)和一種作為端粒重復模板的RNA成分組成。端粒酶的表達在細胞衰老中起作用,因為它通常在出生后的體細胞中被抑制,導致端粒逐漸縮短。體細胞端粒酶表達的放松調控可能與腫瘤發生有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ATM基因
ATM基因編碼的蛋白屬于PI3/PI4激酶家族,這種蛋白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周期檢查點激酶,通過磷酸化調控下游一系列重要蛋白,包括抑癌蛋白p53和BRCA1、檢查點激酶CHK2、檢查點蛋白RAD17和RAD9以及DNA修復蛋白NBS1。ATM和與其密切相關的蛋白ATR被認為是在細胞周期調控以及DNA損傷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PTEN基因
PTEN基因編碼的蛋白具有蛋白磷酸酶和脂質磷酸酶活性,是第一個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也是是繼p53和Rb基因之后,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一種抑癌基因,其主要機制因為PTEN是PI3K/Akt通路的主要負調控因子。PTEN的功能缺陷在人類多種腫瘤中廣泛存在。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GNAQ基因
GNAQ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屬于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蛋白)的家族,GNAQ與GNA11形成的復合物為G蛋白α亞基,這兩個基因調控細胞分裂,增強MEK(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蛋白活性,在80%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病人中發現GNA11和GNAQ基因的突變,其機制為基因突變導致MEK的異常激活,目前正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MET基因
MET基因編碼的蛋白為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HGF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與多種癌基因產物和調節蛋白相關,參與細胞信息傳導、細胞骨架重排的調控,是細胞增殖、分化和運動的重要因素。目前認為,c-met與多種癌的發生和轉移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許多腫瘤病人在其腫瘤的發生和轉移過程中均有c-met過度表達和基因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IC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果蠅黑胃管Capicua基因的一個同源基因,是轉錄抑制因子的高遷移率群(HMG)盒超家族成員。該蛋白包含一個參與DNA結合和核定位的保守HMG結構域和一個保守的C端。研究表明,這種蛋白的N末端區域與ATXN1(geneid:6310)相互作用,形成轉錄抑制復合物,體外研究表明,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ALK基因
ALK基因編碼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為跨膜蛋白,屬于胰島素受體超家族,在大腦發育與及特定的神經元中起重要作用。最初在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發現ALK-NPM1融合蛋白,目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NRAS基因
NRAS基因是GDP/GTP結合蛋白,比較重要的同家族基因還包括KRAS和HRAS。NRAS與GTP結合呈激活狀態,與GDP結合呈關閉狀態,該基因的突變與黑色素瘤密切相關,機制為該基因的突變導致其下游基因的如Raf激酶的異常持續激活。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KRAS基因
KRAS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基因是GDP/GTP結合蛋白,比較重要的同家族基因還包括HRAS和NRAS。KRAS與GTP結合呈激活狀態,與GDP結合呈關閉狀態,KRAS可被生長因子或酪氨酸激酶(如EGFR)短暫活化,活化后的KRA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KIT基因
KIT基因編碼的蛋白是干細胞因子受體SCFR,也被稱為原癌基因c-kit或酪氨酸蛋白激酶kit或CD117,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這個基因突變與胃腸道間質瘤,肥大細胞病,急性髓性白血病有關。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PDGFRA基因
PDGFRA基因編碼的蛋白全名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α,是一種細胞表面受體酪氨酸激酶,PDGFRA可以與其相應的配體PDGF結合后活化,再激活磷脂酰肌醇、cAMP及多種蛋白質的磷酸化途徑,調控細胞的分裂和增殖,當基因激活異常時,則會導致腫瘤的發生并促進腫瘤血管生成,PDGFRA的突變與胃腸道間質瘤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TF基因
該基因編碼一種分子量約為76.5 kDa的糖蛋白。它被認為是由于一個古老的基因復制事件而產生的,該事件導致了同源的C和N端結構域的產生,每個結構域結合一個鐵離子。這種蛋白質的功能是將鐵從腸、網狀內皮系統和肝實質細胞運輸到體內所有增殖細胞。這種蛋白質也可以作為粒細胞/花粉結合蛋白(GPBP)的生理作用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DND1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屬于高度保守的細胞周期蛋白家族,其成員在整個細胞周期內具有顯著的蛋白質豐度周期性。細胞周期蛋白起著調節CDK激酶的作用。不同的細胞周期蛋白表現出不同的表達和降解模式,這有助于每個有絲分裂事件的時間協調。該細胞周期蛋白與CDK4或CDK6形成復合物并作為其調節亞單位發揮作用,其活性是
與黑色素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RAC1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是一種GTP酶,屬于小GTP結合蛋白的ras超家族。這個超家族的成員似乎調節著各種各樣的細胞事件,包括控制細胞生長、細胞骨架重組和蛋白激酶的激活。兩個編碼不同亞型的轉錄變體已經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