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GW-BSE方法計算了單層黑磷、氟化石墨烯、氮化硼等一系列二維材料的激子結合能,并揭示出此類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與其準粒子能隙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標度關系。該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7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實驗室的博士后Jinho Choi與博士崔萍為共同第一作者。 激子結合能也稱激子效應,是分離組成激子的電子-空穴對所需要提供的能量,其大小在許多基于半導體的光伏與光電器件的工作效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精確確定不同維度的各種材料的激子結合能,具有廣泛的基礎與應用價值。在已報道的不同維度的材料體系里,激子結合能的變化范圍很廣。三維體系,如半導體體材料,由于有效的庫侖屏蔽作用,使得這類材料中只能形成弱束縛的激子,其結合能一般只有幾十毫電子伏特。隨著體系的維度降低,庫侖屏蔽作用也會減弱,從而導致更強的激子效應。近期的研究發現,很多一......閱讀全文
中法力推實體材料 與虛擬技術跨界結合
材料是航空工業的基礎。以往科研人員都是在實驗室里人工試驗,如今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簡稱航材院)將虛擬技術引入航空材料研究,通過材料及相關產品建模仿真、虛擬制造和虛擬測試等數字化技術,只需點擊鼠標,便可知材料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多高的溫度和多長的時間。 5月28日,航材院與歐洲最大的
JMCA封面:OLED材料與鈣鈦礦電池完美結合
有機—無機憑借其理想的帶隙、較長的載流子擴散長度、高吸光系數、較小的激子分離能等優點在近些年聚集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掀起了在光電領域的研究熱潮。根據NREL效率圖,目前基于正置高溫二氧化鈦結構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經突破了22.1%。倒置P-I-N結構平面鈣鈦礦電池因其更適宜于低溫卷對卷
光電所結合相變材料與超表面實現可調波前調控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先進科學》上發表封面學術論文,該研究結合相變材料與超表面實現了可調的光子自旋軌道相互作用,解決了目前基于超表面的平面光子器件功能固定不具備可調諧特性的難題,為未來動態可重構光子器件的實現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超表面可以實現對光束波前的
光電所結合相變材料與超表面實現可調波前調控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先進科學》上發表封面學術論文,該研究結合相變材料與超表面實現了可調的光子自旋軌道相互作用,解決了目前基于超表面的平面光子器件功能固定不具備可調諧特性的難題,為未來動態可重構光子器件的實現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超表面可以實現對光束波前的
銅鋁合金材料的冶金結合機理和制備工藝
銅鋁合金材料冶金結合機理,導體材料的分類,基本特性以及目前所采用的制造方法。通過大量數據介紹了銅包鋁導體材料在同軸電纜、中低壓電纜、建筑布電線、電磁線以及電力變壓器等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對銅包鋁導體擴大應用的同時,人們所關心的金屬回收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銅鋁合金材料的制備工藝基本上均
理化所利用新材料將光熱治療與化療結合治療癌癥
多功能納米金殼熱化療協同殺死癌細胞示意圖 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2010, 4, 6874-6882)和Biomaterials(2011, 32, 1657-1668)相繼報道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在惡性腫瘤治療及其生物安全性評價方面的
國際研究小組將兩種材料結合造出超高效發光晶體
如果你既喜歡燒餅也喜歡臘汁肉,把兩種食材結合起來,來一份肉夾饃,口感或許更勝一籌。材料學也是如此。日前,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將兩種熱門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結合在了一起,制造出一種超高效發光晶體,為LED技術開創了新的研究平臺。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在這項研究中,該研究小組
TATA結合蛋白
TBP用β-折疊結合到DNA雙螺旋的小溝上,能使TATAbox彎曲80°。主要結合在A、T堿基上,因為這樣有利于扭曲使小溝開放。
TBP結合因子
中文名稱TBP結合因子英文名稱TBP-associated factor;TAF定 義通用轉錄因子TFⅡD的亞單位。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遺傳(二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