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組和磷酸化蛋白質組聯合分析慢性腎病并發高血壓的病理機制慢性腎病病人一般會出現很多的并發癥,其中大多數腎損傷晚期病人都患有嚴重的高血壓。鹽是慢性腎病和高血壓發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其中的病理機制仍然不清楚。本文利用蛋白質組和磷酸化蛋白質組聯合分析的技術,對慢性腎病并發高血壓的病理機制進行了全面系統性的分析。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analysis of renal cortex in asalt-load rat model of advanced kidney damage , Scientific Reports , IF=5.228樣本來源雄性大鼠(Male Sprague-Dawley rat)腎皮質組織研究技術 iTRAQ蛋白質組+iTRAQ磷酸化蛋白質組研究結果1、首先是對腎切除(5/6Nx group)大鼠的生理參數進行了檢測,發現切除大鼠的收......閱讀全文
蛋白質組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多學科和技術的逐漸交叉融合。這些學科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自動化、基于電磁場的精密質譜儀、信號處理、數理統計和計算機科學。近年來,分子醫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加速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的成長,使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應
蛋白質組學是一門新興但發展迅速的學科。近年來,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大了對蛋白質組學的支持力度,這一研究領域也由此成為各強國科技角力的新戰場。10月12~13日,以“蛋白質組學:前沿與挑戰”為主題的第381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的59名海內外科學家圍繞蛋白質組學發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一詞,源于蛋白質(protein)與基因組學(genomics)兩個詞的組合,意指“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1994年澳大利亞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杰出成就獎。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并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于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之際,PCR技術在快速篩查中已大顯神威,但進入臨床后如何更早地區分輕癥和重癥患者,從而更準確地治療和用藥?5月27日中國研究人員在《Cell》發表文章,利用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的全景式分析,發現了重癥患者體內應對病毒進攻特征性的分子改變,并
3月30日下午,賽默飛世爾科技蛋白質組學市場專員唐佳向大家作了題為《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和Thermo蛋白質組學解決方案》的報告
據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報道,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前主席約翰·伯杰龍發起一項大規模的破譯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目標是花費約10年時間將人體所有蛋白質歸類并描繪出它們的特性,并揭示它們在細胞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每種蛋白質與其他哪些蛋白質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啟動了基因組計劃
蛋白質組學與轉化醫學第七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暨第三屆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 第三輪通知 為積極促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與發展,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和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IFP)主辦,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及浙江大學共同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個基因組,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 蛋白質組的概念與基因組的概念有許多差別,它隨著組織、甚至環境狀態的不同而改變。 在轉錄時,一個基因可以多種mRNA形式剪接,一個蛋白質組不是一個基因組的直接產物,蛋白質組中蛋
——訪中國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 不久前,第六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在江蘇泰州成功召開,會議盛況空前,可以看出我國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隊伍的壯大。會后的間隙,我們有幸采訪到了主要參與會議組織的中國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希望楊教授為大家介紹一下國際
PTTG——促進食管鱗癌轉移的癌基因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徐寧志研究員作了題為《PTTG——促進食管鱗癌轉移的癌基因》的報告,介紹了我國食管鱗癌患者的分布情況,PTTG過度表達對腫瘤轉移的機理和促進作用,以及醫學分析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 徐寧志 研究員
前不久,歷經多年論證、被譽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里程碑事件的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簡稱CNHPP)正式在京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等4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蛋白質組計劃和基因組計劃有何不同?中國的蛋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例左右的新發肝癌病人,其中35萬例以上在中國。中國是肝病大國,同時也是肝癌大國。一直以來,人類和肝病的斗爭不曾停歇。 “得了肝癌不可怕,怕的是其復發轉移,要抑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需要對其表達的標志蛋白分子進行監測和預警。如果執行肝臟基本代謝及解毒功能的蛋白質表達量降低,而與
蛋白質組學信息學研究組 蛋白質組學信息學研究組的任務是教育蛋白質組學研究實驗室最大程度地應用和實踐生物信息學方法,向精確和復雜的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方向發展。iPRG積極地支持和參與開發和提高新的算法、軟件工具以及蛋白質組信息學戰略,目標是向全體會員教育和介紹這些新技術。iPRG已經發起了兩
人類和老鼠的外貌可說是天淵之別,但實際上他們卻有著近99%相同的基因組。何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蛋白質放大了他們基因上的細微差別。 日 前,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基因組學中微小的差異,在蛋白質組學中可以被千倍甚至幾近萬倍地放大。”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 初
2011年4月15日,第七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暨第三屆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HUPO)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開幕。本次會議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IFP)主辦,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BPRC)、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IFP)、浙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 第四期蛋白質組學技術與應用高級培訓班(第一輪通知) 蛋白質組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規律的必由之路,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各個領域,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蛋白質組學發展,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生物
1 植物群體遺傳蛋白質組學 1.l 遺傳多樣性蛋白質研究基于基因組學的一些遺傳標記,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蛋白質組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規律的必由之路,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各個領域,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蛋白質組學發展,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于2011年7月19-22日在
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實施已改變生命科學的重心,在相當短的時期內,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已被測定. 1995年,流感嗜血桿菌基因組序列首次被破譯,在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近50個細菌的基因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這僅僅是理解有機物功能的一個起點. 在基因組時代,許多DNA序列信
蛋白質組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規律的必由之路,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各個領域,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蛋白質組學發展,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于2011年7月19-22日在
蛋白質組學與轉化醫學第七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暨第三屆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第二輪通知) 為積極促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與發展,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和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IFP)主辦,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國際蛋白質組學論壇組委會及浙江大學共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 第五期蛋白質組學技術與應用高級培訓班(第二輪通知) 蛋白質組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規律的必由之路,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各個領域,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蛋白質組學發展,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于2012年7月17-20日在北京舉
2009年5月23日,質譜沙龍第十九期活動在清華大學生物醫學測試中心舉行。此次到會者除了來自二炮總醫院、西苑醫院、清華大學醫學院、發酵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空軍總醫院、天津博納艾杰爾科技、AB公司等老朋友外,還有來自戴安公司、東西電子的新朋友。報告后的討論一直洋溢著熱烈的氣氛。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第一期蛋白質組學技術與應用高級培訓班 (第一輪通知)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蛋白質組學技術發展及應用,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于2010年7月20-23日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聯合舉辦“第一期蛋白質組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蛋白質組學技術發展及應用,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于2010年11月16-19日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聯合舉辦“第二期蛋白質組學技術與應用高級培訓班”。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BPRC)于2004年
蛋白質組學(英語:proteomics,又譯作蛋白質體學),是以蛋白質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細胞、組織或生物體蛋白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Marc Wikins首先提出的新名詞。 蛋白質組(Proteome)一詞,源于蛋白質(protein)與 基因組(genome
主要研究歷史在18世紀,安東尼奧·弗朗索瓦(Antoine Fourcroy)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發現蛋白質是一類獨特的生物分子,他們發現用酸處理一些分子能夠使其凝結或絮凝。當時他們注意到的例子有來自蛋清、血液、血清白蛋白、纖維素和小麥面筋里的蛋白質。荷蘭化學家格利特·馬爾德(Gerhardus Joh
肝癌由于預后差、死亡率高、不易早期診斷等特征,也常被稱為“癌中之王”(一般認為是胰腺癌)。肝癌是對各種組織學上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肝臟腫瘤的統稱,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肝母細胞癌、膽管囊腺癌等。其中,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絕大部分,約占原發性
真核細胞高度區室化,生物過程被分隔在不同的區室進行。蛋白質功能與亞細胞定位密切相關,不同的區室提供不同的化學環境(例如pH和氧化還原條件)、不同的潛在作用配體或底物。因此,對蛋白質亞細胞定位的嚴格控制是細胞生理學的重要調控內容。大多數細胞生物學過程涉及蛋白質亞細胞定位的變化,例如轉錄因子在細胞核-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