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2.3%,為多年來首次下降;實現主營活動利潤58640.2億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增長7.7%。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2015年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有4點: 一是需求不足導致生產和銷售明顯減速。2015年,因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工業企業生產和銷售增長明顯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增速比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名義增長0.8%,回落6.2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品價格明顯下降加劇效益下滑。2015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5.2%,降幅比上年擴大3.3個百分點,已連續46個月下降,對利潤影響嚴重。初步測算,因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60519億元;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減少45753億元,兩者相抵,利潤凈減少1......閱讀全文
結合前期疲弱的投資數據,企業已經切換到過冬模式,在市場需求回暖、PPI跌幅收窄之前,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的狀況很難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增長的亮點更多將是來自于政府的保增長、地下管廊、水利環保、鐵路軌交、新能源(充電樁以及能源互聯網)等重點的保增長領域值得關注。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十九)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1. 汽車發動機制造及發動機研發機構建設:升功率不低于55千瓦的汽油發動機、升功率不低于45千瓦的排量3升以下柴油發動機、升功率不低于35千瓦的排量3升以上柴油發動機、燃料電池和混合燃料等新能源發動機制造 2. 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關鍵技術研發:雙離合器變